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八十七)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2·18)
(2023-01-09 07:44:38)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政治文明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八十七)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2·18)
笔者按:法律讲情理、法理及法制、法治,政治则讲人性、道理及政制、政治。事实上,人类社会自从有了阶层、社群,就有了政治及其相适应的政制,因此,政治有倾向性、阶级性,本就无可厚非。不过,这无可厚非的政治,也存在其相应的文化、文明基因。而这些政治文化及其文明基因,实质也是人类整个社会文化、文明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其进步、发展的必要和必然。同时,这样的必要和必然,也是与不同社会诸文化、文明的构成及传承,以及所谓的创新发展,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二期)
(2017-2018)
创建能够传播文明种子的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花朵,也是播撒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种子。正如那句——政治而没有历史就没有根柢,历史而没有政治就没有果实——所言,在“十三五”规划《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这一篇,无论是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何从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相应的经济基础领域、上层建筑领域的体制上,基于坚实的物质文明及进步的精神文明建设,来建立先进的政治文明,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社会与历史工作。
在建设包括民主政治等在内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文明的社会工作中,我们亟需的是政治民主化、而非民粹主义。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近十年左右,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而世界经济则向着一体化发展,其由此矛盾所带来的、以所谓民粹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种种成果。这其中的民主及人权的概念化、空心化,是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值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能否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及其文明的不断提高,而展现出其崭新的一面,无疑是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
在建设包括法治中国等在内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法治工作中,我们要基于其应有的法理基础和法制环境。法律无外乎法理,法理无外乎人情,因此,法治中国的建设发展,需要以从立法到执法、司法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法治本身的合法性,也就有了应有的法理基础。于是,自我国汉代开始的律、令、科、比,这一整套的立法、执法及司法体制,才能在新时代的中国,得以完善、并更加进步;于是,包括法治中国和民主政治在内的、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领域及经济基础领域——甚至包括社会生产关系的诸多文明及其建设,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楷模而传扬四海。
在建设一系列的、包括廉政与反腐在内的民主与法治工作中,上层建筑领域的政制或政治制度,要能够充分反映出各社会主体及经济主体等,在我国经济基础领域及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的权利、义务。廉政不是倡导就能持久的,腐败不是打击就能根除的,它们都是由构成社会的各成员或各主要成员相互保障和制约,才能得到有效、并可持续的解决。而这样的保障和制约,就是由有效、健全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的权利保障和义务制约,来得到实施、落实的。由此亦可知,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内的、反映在人类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开放政治这条发展之路。这也恰恰是我国从上层建筑领域,到经济基础领域及社会生产关系方面,深化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攻坚克难挑战的重要内容之一。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