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七十七)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2·8)
(2023-01-04 08:28:58)
标签:
十三五城镇化产业植入可变资本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七十七)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2·8)
笔者按: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资本,城镇化都需要其投资;都亟需这些投资来进行诸产业的植入。这些投资,也许不分什么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不分什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也不分什么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但这些投资资本,如果需要源源不断地通过投资,来创造并生产流通包括商品价值、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让生产力及其可变资本,成为其投资的生力军。因为,无论是商品价值、还是资本价值,其社会价值生产流通的内生力,就源自于这部分可变资本。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二期)
(2017-2018)
城镇化在于产业植入和管理跟进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经历了多个五年规划的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推进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其实,因地制宜地建设发展城镇化的关键,就是为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建设发展,高屋建瓴地为之植入可提供价值生产流通的产业,并为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跟进的、包括政府管理与市场管理在内的社会管理。
从城镇化建设发展所必须的产业植入来讲,需要什么样的制造业、服务业,不仅是每一个“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首先在规划阶段,就需要认真考量的系统性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在其规划阶段就要加以系统布局及协调建设发展的问题。同质化的城镇化建设固不可取,但没有制造业或服务业产业竞争的城镇化,一样也不可取。
在此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侧重于制造业的城镇化规划建设,还是侧重于服务业的城镇化规划建设,抑或是二者综合规划建设的城镇化,其建设发展的最核心或最终目的,并不主要在于对自身所具有或所拥有的社会生产资料的开发建设,而主要在于对其社会生产力的开发建设。因为,只有首先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开发建设,才能为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发展动力;才是包括城镇化在内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活的动力资源。
事实上,上述的城镇化建设发展所需要的活的动力资源,同样也反映在城镇化规划建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府管理、市场管理及社会管理的问题上。城镇化建设发展是否健康、稳定,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相应城镇的政府管理,是否合乎市民民意;其相应的市场管理,是否合乎市场规律;其整个的社会管理,是否能够统筹兼顾、公正公平。至于偏重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哪方面的手段,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更显得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而这样的人性化,恰恰是城镇管理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也是其包括政府管理、市场管理在内的社会管理文化的集中表现。
总之,城镇化建设发展,如果没有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产业,作为其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包括政府管理、市场管理在内的社会管理的建立健全,作为其建设发展的“上层建筑”,那么,这样的城镇化规划及建设,一定是一个千疮百孔、动荡不安的城镇化建设;一定是一个不能为相应的城镇及其建设者,带来百业待兴、安居乐业希望的的城镇化建设。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