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十四五”之十七:基于价值工具作用的民主与法治
(2022-12-10 18:17:37)
标签:
五年规划十四五民主法治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五年规划与政府报告议征
(2021-2022)
再议“十四五”之十七:基于价值工具作用的民主与法治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讲,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民主、法治,也要基于经济基础领域的价值生产流通,而被具象、夯实的。而基于经济基础领域、并体现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民主和法治的建设发展,无疑可以以价值生产流通所必须的、相应的劳动二重性,来给予理论与实践的诠释。因为,劳动二重性中抽象的社会劳动和具体的个别劳动,实际上蕴含着劳动的共同价值、个别价值,以及这些价值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包括其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
无论是基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民主也好、法治也好,都是以服务上层建筑所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而存在于其体制作用和价值的。在这个作用和价值中,无论社会成员所生产的产品,是物质产品也好、精神产品也好,都首先是基于人类商品经济的基本社会形态,而使其产品通过商品化,成为其成员进行价值交换的重要途径、手段和工具。
在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中,无论是基于市场自由的民主也好,还是基于市场管理的法治也好,这些产品的权益生产者、所有权者,都必然随着其产品商品化的加深、广泛,而寻求这些商品化的产品,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转化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并因此使其产品步入货币化。而当这些产品的权益生产者、所有权者,完成其产品权益的商品化、货币化转化之后——甚至是其转化过程之中,随之而来的产品资本化发展条件和趋势,也就形成、成熟了。
由上可知,从事价值生产、流通的直接或间接劳动者,对其所生产产品及其权益的商品化、货币化和资本化,在相应社会的经济基础领域和上层建筑领域,是存在亘古不变的、在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和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的“情怀”的。而这种源于具体的个别劳动的价值生产流通需求,也必然会同样如影随形的、源于抽象的社会劳动的价值生产流通需求,产生同样亘古不变的矛盾对立统一。这矛盾对立统一,难道不恰恰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所谓民主与法治,在经济基础领域的价值生产流通中的切实反映吗?难道不是产品商品化、货币化、资本化所需要的市场化、社会化,其权益各方矛盾的对立统一吗?!
阅读参考:
附件: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