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九十一)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6.12)

(2022-10-28 08:04:12)
标签:

五年规划

十二五

文化

资本

分类: 系统理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九十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6.12

 

笔者按: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商品价值的生产流通上,更体现在资本价值的生产流通上。这其中,不仅包括体制在内的社会文化,也包括市场在内的经济文化;不仅包括经济基础领域的市场文化,也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文化。文化从产品化到商品化、再到货币化及资本化,是其社会价值生产流通的主要表现、体现形式。这个表现、体现形式所蕴涵的核心内容,就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的核心——劳动力及其人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六期)

2011-2012

 

资本与文化是对外开放的终极目标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进步,国家“十二五”规划所言的“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这一篇中的“完善区域开放格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各章节,都可以概括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价值工具,已经由商品向资本过渡、或二者并重的“终极目标”发展。

正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商品的对外扩张,主要是依赖于其价值的输出;而资本的对外扩张,则不仅表现在其价值的输出,也表现在输入方面。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资本的对外扩张,是基于资本价值的核心——可变资本的——即其价值的生产力部分的。如此可知,作为资本价值核心部分的可变资本——生产力的输出与输入,其实就包括了文化的输出与输入;就包括了资本所有者的这样或那样的文化扩张。

资本的价值,核心在于生产力的价值;而生产力的价值,其实就是劳动力——人的价值。既然是人的价值,那么,说资本是有文化的,恐怕就一点不为怪了。不信?比如人们说起外资——如美资、日资等——包括其中所谓的台资、港资;比如说中资里的国资、民资,那一个没有深深打上其这样或那样的、鲜明的文化烙印呢!

因此可以说,资本的扩张,不仅仅是为了商品,也是为了文化。因为,当人们不断需要你的商品的时候,就一定不断地需要你的服务。而这个服务,是商品,更是资本;而这个服务,不仅是商品、资本,更是因服务所基于的生产力——劳动力——人的价值,而充斥着文化的基因。

另外,所谓的“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等,其实就是资本的双向扩张的价值特性所使然的。这其中,不仅要让输入的外资留得住,也要让输出的中资扎得了根。而这其中的根本,不仅在于不变资本,更在于可变资本——于内留得下技术,在外留得下服务。这才是本篇章所列的种种内容的核心、根要。 

 

附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参考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