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十四五”之七:乡村振兴所需的商品与资本要素
(2022-10-29 08:39:20)
标签:
五年规划十四五乡村振兴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五年规划与政府报告议征
(2021-2022)
再议“十四五”之七:乡村振兴所需的商品与资本要素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社会来讲,其从乡村、到城镇的建设发展,都是以其生产力对生产资料的作用、发展、进步,为物质与社会基础的。因此,对于当今及未来我国的乡村振兴来讲,其中有两点,是非常值得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上,给予持续、高度关注的:一是我国在乡村振兴中,其社会生产资料要素——如土地流转等,在其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的市场化生产流通中,对我国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城乡建设及发展的重要影响等;二是我国在乡村振兴中,其社会生产力要素——如人口流动等,在其城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的双向流动中,对我国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城乡建设及发展的重要影响等。
首先,在社会生产资料要素——如土地流转等,对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方面。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从商品化到资本化的市场化、社会化问题。在土地流转的商品化及其市场化过程中,其最大的现实及发展挑战,就是相应土地产权及权益因商品化,而在市场化流通中从原始所有权者手中流失;在土地流转的资本化及其市场化、社会化过程,其最大的现实及发展挑战,就是基于土地所有权——包括所有权本身——的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及其权益,如何进行体制化、法制化的厘清和厘定。如此等等。
其次,在社会生产力要素——如人口流动等,对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方面。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乡人口基于产业化、市场化及社会化的多元化流动。这种流动,不仅表现在农业产业的、包括其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所需要的因产业化分工而带来的工业、农业及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也表现在农业、农村市场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化商品与资本的双向流动,以及上述二者的双向流动及流通,所带来的基于城乡产业、市场等诸多资产的相互融通和融合。
如果,我国在上述两方面,能够在未来的中长规划中,得以客观、系统及科学地规划及实施,那么,中国城乡二元体制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有了极其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了。
阅读参考:
附件:中央政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