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七十一)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8)

(2022-10-08 08:44:30)
标签:

五年规划

十二五

公共服务

分类: 系统理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七十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8

 

笔者按: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结构的建立健全,应基于包括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所保障的、社会化生产与生活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因为,无论是政策性的公共服务,还是市场化的公共服务,都是一种社会化的公共服务;都是一种隐性或显性、间接或直接的投资性公共服务;都是一种基于社会价值生产流通所产生的、种种社会化生产与生活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而籍以产生的公共服务。因此,公共服务由产品到商品、由货币到资本的产业化建设发展,是其从服务体系、到服务结构建立健全的全部内容。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

2010-2011

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结构的建立健全

 

除了生产服务体系外,所谓的公共服务及其水平,其实主要是应当反映在生活服务体系方面的。这其中,还包括反映在其上层建筑领域的诸方面。当然,宽泛地讲,最为基本的,一是人的物质、生理及经济等社会生产与生活需求的服务方面;二是人的精神、心理及政治等社会生产与生活需求的服务方面。

因此,公共服务的本身,就是一种系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求“集成”。这种系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需求的集成,不仅仅是一种政策需,也是一种市场需求;因此,公共服务的本身,不仅在依寻着政策的要求而得以发展,同样的这种发展,也只有更广泛而深入的依存于市场,才具有可自强社会生产与生活价值。因此也可以说,提升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其实并不难,难在如何通过其市场的开放,来引入竞争机制,以从更为系统的社会方面去提升其服务水平。比如我们对比一下改革前后的国内商业系统的服务质量或水平的变化,就应当明白其中的个中道理。

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也是服务者向被服务者,提供的一种有价值、有价格的服务。因此,公共服务也是一种价值生产流通的过程,并因此存在相应的价值分配与再分配的问题。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个章节。

事实上,当社会公众的收入分配这个现实问题,一旦上升到“分配关系”这样的社会层次或问题的时候,恐怕就要涉及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收入分配关系所涉及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问题;二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权利结构对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影响;三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福利机制与赢利机制的平衡,对收入分配关系的市场化、社会化的系统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的理论定义告诉我们,对收入分配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作用的,就是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生产资料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质内容及其形式。其中,无论是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也无论这个所谓的所有制,是以国有、民有或集体所有,都将从核心的层次,影响着收入分配关系的的物质与社会质量。

基于商品经济社会的收入分配的分配本身,是以包括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为条件的,因此,就不能仅仅通过孤立的分配,来谈所谓的收入分配关系。如果我们不能给予生产者以一定的赢利要求或目的的满足,那么,仅仅从所谓的“福利”或“人道”的角度,去进入什么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其实就是对生产者的权利的掠夺。因此,有必要在合理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的同时——甚至之前,就要进行其分配的社会福利机制与社会赢利机制的平衡机制的建设。否则,其所谓的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就显然存在市场化、社会化的基础条件了。

此外,笔者还将“十二五”规划的有关住房保障与人口工作两个章节,放在一起加以评述。其实就是因为住房保障,是人类生产与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21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已经显示,2011年末的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已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而也可以预计,中国大陆的这种城镇人口的比重布局,将会继续扩大、发展。而综合过往及将来,因人口问题所造成的我国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管理问题,亦将会长期地存在、并发展下去。

在这个发展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乡村房地产资源的整合;二是城镇房地产资源的分配;三是日益突出的人口管理的服务性;四是亟需改善的人口工作的系统性。

从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综合、系统的考虑来讲,随着乡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徙,其实已经不是或不仅仅是什么国内城乡二元体制的、诸如户籍等制度,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的问题,而是相应的人口的社会生产力,对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社会生产资料的社会生产关系,已经日益发生巨变的挑战的问题。比如相应的乡村人口的承包地、宅基地的商品化和资本化的问题;比如承载着日益沉重的流动人口的城镇的、仍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其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等。这此问题,都深系着我国未来的社会生产关系;深系着其经济基础;深系着相应的上层建筑。

而相应的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也恰恰与上述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形成更为广泛而现实的系统关系。比如目前的我国的行政区划及其管理体系,是否还能够满足上述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管理的需要;比如计划生育也好、户籍管理也好,以及的社会保障与教育等社会福利、服务也好,随着人口大迁徙所带来的我国社会人口的生产与生活结构的巨变,其目前的一系统的、包括行政与社会管理和包括住房与医疗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能够满足其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服务到位等。

 

附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参考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