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六十九)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6)

(2022-10-06 08:07:41)
标签:

五年规划

十二五

绿色经济

循环经济

分类: 系统理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六十九)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6

 

笔者按:进入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的第二年,国际社会就出现了由传统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所引发或加剧的通胀危机、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就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发达经济体,亦不能幸免——甚至较之新兴经济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就不得不使人们从国家自身、到国际社会,就有关所谓绿色经济所亟需的权益责任、技术现实,产生了从理论到实际的某些怀疑。

事实上,无论是从商品权益的角度、还是从资本权益的角度,也无论是从商品和资本这些权益的价值权益方面、还是从其价格权益方面来讲,包括绿色经济在内的所有经济及其市场、社会,都有一个权益责任的厘清、厘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当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信息化及所谓虚拟经济、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些以技术为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创造其劳动价值,并实现其有关价值的市场价格时,在此所谓的技术实现与权益责任,也一样涵盖于绿色经济等商品经济的所有生产与生活权益当中了。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

2010-2011

 

绿色经济的权益责任与技术现实

 

行笔之际,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全球各地区的有关各方,亦站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展开一系列的政治与外交的角力。那么,面对国内的有关问题,其利益的角力,又表现在哪里呢?很显然,有关“十二五”规划的上一章的内容(《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恰可与之一比。而其中的解决途径,如能照章成行、依规成事,恰也可以成为全球相关问题的解决的一个典范。只是其最终的结果,恐怕恰也可以地方主义的利益要求,与上述的国际公约所涉及的国家利益的争执,有那么一比。

如果说全球的气候灾难,将会导致太平洋的某个岛国陷入灭顶之灾,其他国家的帮助,可以是基于人道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一旦也面临这样的气候灾难,恐怕就不仅仅是人道的,更是责任的问题了。因此,我们说气候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讲,可以视为是世界责任、人类责任,而从国家的角度讲,则是国家责任与民族责任。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在我们民族自己的历史上,还是在人类的共同历史上,都已经一再地得以证明了。同时,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也是要有一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手段的——如有关国际碳交易机制的系统应用与发展等……

在为落实上述责任所进行的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方面,其实质仍然是一个有关资源获得、享有及使用等生产与生活权益的分配问题。因为有了权利,所以有了责任;因为有了权利和责任,所以有了参与。同时,如果先有权利、后有责任或先有了责任、后有权利,能够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普世”准则,那么,这个国家与社会的、包括资源的节约与管理在内的所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才能得到国民或公众的普遍参与。反之,其实就无所谓什么加强。

此外,从循环经济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从纵深、还是从广来讲;无论是从单一的行业领域、还是从综合的产业领域来讲,其实就在于其产业结构及其链接的不断丰富、延伸这个产业结构与链接的丰富、延伸,其核心的物质与社会推动力,就在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这样的不断进步,是离不开包括市场在内的物质与社会的发展竞争;这些竞争,其实就是在经济层面上的市场化,和在政治层面上的民主化的系统配套。

在过去的“十一五”、以及目前的“十二五”的起始之年的实践中,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席卷、蔓延,国内通过大规模的、如区域或产业规划的立项与启动,以在摆脱相应危机的扰过程中,来进一步地推动国内的经济社会的建设的意图,是值得我们首肯的。在此中,相应的配套项目的规划,也成为了相应的所谓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其中,其核心的内容,其实还是社会生产力竞争并在此推动下的资本扩张,所引发的相应产业结构及其链接的不断丰富、延伸。

 

附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参考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