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8-08-22 15:59:03)
标签:
语文中考复习 |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完整的一篇文章而言,由若干片段组成的一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材料可以是文字、图表等,材料呈现的信息和观点可以互不相同。
课标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依据这一要求,将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以下几个考点。
考点解读
考点1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原有词语,使其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对概念的外延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的判定。
考点2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阅读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舍弃与阅读目的无关的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考点3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往往具有实用性,信息的关联性较强,评析文本内容时应该结合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背景进行阐发。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既要抓住集中表述的中心观点,又要抓住分散表述的和隐含于文中的观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文字、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书、使用说明书、广告、索引、目录、清单等构成的组合材料,呈现形式具有简明、直观、易于比较等特点,阅读时应联系文本内容和表述主题,结合文本形式特点进行分析。
考点4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自主解读文本的意义。
考点5
能将文本信息与自己原有储备相联系,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合理推断、深入探究,提出自己对文本形式和内容进行的反思和评价。能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围绕特定话题,根据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选用恰当的文体、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策略
一、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内容的实用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等特点。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内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可以快速地了解文本的内容或中心思想。
2.读通材料。
(1)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内容。
(2)读懂图表。
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3.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话题;分析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三、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1.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除了材料比较散之外,方法、技巧与阅读普通的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题目的指向,到原文中去寻找对应的信息,只是要注意问题指向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则材料,还可能会指向多个材料中的共同点,需要对材料信息做归纳概括,也有可能会指向不同材料的差异。这样做,才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去伪存真,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1)摘引语句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原文相关语句,以归纳答案的方法。(2)提炼重组法,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提示信息的短语、句子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的整合信息的方法。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