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杰家庭教育问答9:在作业上死不认错怎么办?

(2014-05-18 22:54:08)
标签:

育儿


 

家长:

杨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我感到很困惑,就是当孩子犯错时、经常死不认错、举个例子:今天她写作业时、有一道题是让写守株待兔的寓意、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并且她也做了笔记、她是这样记的:要努力做事才行、对意外的事不要侥幸心理、我跟她说“不要”后面应该有个“存在”,可她就是不相信、问了她大妈、也 说应该有存在、她还不相信、在网上查了、依然不信、打电话给他们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一致、我想这下她信了吧!让她把语文书上的笔记加上个存在、可他还是不愿意、她的意思是说老师上课讲的和电话里讲的不一样、整个过程我都在心平气和地跟她讲、后来我看的出来、其实她心里知道自己错了,但为什么不愿意在自己妈妈面前认错呢?看他的表情好像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谢谢!(春平)

 

杨杰:

事情的关键点是“不要……侥幸心理”中间要不要加个“存在”或别的词,貌似加个“有”也说得过去,这个地方还可以再推敲。

关于孩子死不认错,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你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呢?是让孩子在妈妈面前认错?还是让孩子改错?也许你会说,认错才能改错呀!如果把重点放在认错上,那么,首先就要证明你是对的、孩子是错的。从事情的发展来看,你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你想让孩子承认她错了,她则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没错。这很像法庭辩论,而且有很权威的证人。

你的语气和态度也许是“心平气和”的,但整个过程却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通过大妈、上网、给语文老师打电话证明孩子错了,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强势的、咄咄逼人的。孩子在这种情势下认错,会感到个人尊严受损,你把一道语文题目的对错拔高为孩子本身的对错,最终演化成了尊严的战争和输赢的较量。

如果非要争个输赢对错,我站着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孩子题目错了,你的态度错了。

也许你依然会说:可是,她确实错了呀!?

当我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时,不妨将这件事情“平移”,调取我们最接近孩子的生活体验。比如,当你不小心把一件事情做错了,你的同事大张旗鼓地说:某某某,你错了!那一瞬间你的内心是否升起与孩子相同的反应: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就是不想承认,而且对这位同事有隐隐的不满。

这种不满与事情本身无关,与对方指出错误的方式有关。

讨论到这里,方法也出来了。我们不妨翻转一下,假设这个错误不是发生在孩子身上,而是发生在你的同事或领导身上,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指出对方的错误呢?

通常,我们都会用谦虚、客气的方式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错误,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常常“不把孩子当外人”,直截了当外加不依不饶。

我们只要把指出他人错误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比如:孩子,“不要……侥幸心理”好像有点不通顺哦,如果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是否更好?或者你还能想到别的词吗?

用这个方法对待这个孩子,最开始的几次,我估计孩子依然是“死不认错”,这是因为此前双方对抗的情绪还在,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妈妈的新方法。如果孩子依然不承认,这里不妨“搁置争论”,让孩子再体会一下,不强迫她马上承认或改正。

其实,“不要侥幸心理”是明显的不通顺,孩子只要有基本的语言能力,多读几遍靠语感就能判断出少了一个衔接的词语。就算她当时不承认,经过这次讨论,孩子今后对这个句子也会比较敏感,如果她在文章中遇到这样的表述,也会格外留意,那时候她自己在心里就改过来了。

关于孩子改错,最后强调两点:

1.孩子作业错了,改过来就行。改错这个行为本身就隐含着认错的意思,不一定非得口头承认错误。

2.孩子认错之后不要再当“事后诸葛亮”,不要再追加教导:你看我说的对吧,你就是不听,费了这么多周折,多浪费时间?这些话会再次挑起尊严的战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