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错:紧扣出错的地方

(2013-08-25 10:52:15)
标签:

育儿

 

 

最近的一个咨询当中,经常涉及到怎样辅导孩子做作业,这位妈妈对孩子作业的心态比较矛盾。

一方面,希望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所以恨不得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给孩子讲明白,殊不知在这样的心态下,就容易代替孩子思考,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是典型的填鸭教育,孩子被动地听,有时候甚至对题目中现成的条件都一脸茫然,很显然,孩子不但没有思考,也没有听妈妈的讲解。前几天这位妈妈录制了一段两个小时的音频,是帮孩子修改作文的。我听了之后发现,整个修改都是妈妈的思路,孩子只是扮演了“书童”的角色。听完录音之后,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在这两个小时的音频中,你和孩子说话的比例各占多少?妈妈说7:3。我对妈妈说:孩子的话,大部分是在复述你的修改思路,如果去除这部分,你俩的说话比例估计只有9:1.这显然是妈妈的“一言堂”。这样辅导孩子做作业,会把孩子辅导得越来越懒。

另一方面,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总是希望孩子凡事都能自己明白,所以辅导孩子的语言总是很模糊,不停地和孩子兜圈子,如果孩子不明白她的用意,不能说出她心中的答案,那么,妈妈就会很着急,有时候还会发火,辅导的气氛很紧张。类似这样的辅导思路,我在许多家长的身上都见到过,久而久之,孩子特别排斥家长的辅导。

下面是周五咨询的一个片段,这道题目孩子做错了,妈妈辅导孩子改错。下面是妈妈的辅导过程:

 

妈:已知长方形周长50,求面积。(题目已经画了一个长方形,宽的旁边标注为10),这个题目仔细想一想。

孩:(长+宽)×2=50,所以这段15.搞定!所以50先减去10……,算面积,25×10=250.

妈:先生,又错啦。

孩:求面积啊,怎么又错了,50先减10等于25呀,然后25×10,没有错啊

妈:刚刚讲得蛮好,再想想……哎,不要发呆!刚才讲对了,怎么写下来错了呢?

孩:……是25

妈:错了

孩:嗯,有错吗?

妈:周长50(停顿),这个25是什么?

孩:长×

妈:25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孩:50÷10=5,然后5×5=25

妈:50要去除10干什么?现在这个50是什么?

孩:50是周长,算出长,可算面积呀

妈:对,思路很好

孩:50,先写出来就是25(这个地方说的有点模糊,没听清)

妈:请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孩:公式是(长+宽)×2,这么说是1015喽。1015,干嘛要先减去15呢?

妈:你为什么要减去15?减去15是什么意思啊?

孩:是长啊

妈:你刚才说1015是什么?10是什么?

孩:宽

妈:15

孩:长

妈:宽是已知的,那么刚才这个15是怎么被你算出来的呢?这个15是怎么算出来的?是正确的!但是请告诉我是怎么算出来的。

孩:是没有什么算出来的……减去了35以后算出来的

妈:(笑)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这个地方来说就等于……现在你那个长不知道,(长+宽)×2=50.所以你首先算出什么来?你已经知道(长+宽)×2=50了。

孩:用50先除以2.

妈:对了呀……50除以2等于的25是什么呀?

孩:是长。

妈:到底是什么?

孩:不是说长加宽吗?

妈:这个25是什么?

孩:是长加宽的和啊!

妈:这就对了呀

孩:然后25再减去10啊,等于15,然后15×10=150.

妈:把一个个式子列正确。

孩:50先除以2,……

妈:这样子就正确了。

 

从孩子的思考过程来看,其实孩子已经口算出长方形的长是15,但在列式的时候,他又犯了迷糊,把长加宽的和25当做长来运算,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我们不妨把妈妈关键的引导话语罗列出来,看妈妈在用怎样的思路辅导孩子:

 

先生,又错了。(告诉孩子错了,但不具体)

刚刚讲得蛮好,怎么写下来就错了呢?(前面好几句话,孩子也不知道“刚刚”指的是哪个地方。)

25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得出,妈妈想通过追问25的来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但妈妈的问话依然模糊,如果我是孩子,可能会回答:50除以2得来的呀!而且孩子在这里已经形成了盲点,不知道妈妈问这句话的意图,所以他也很困惑。)

请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妈妈从后向前追溯错误的思路行不通,于是改变方向,开始从前向后帮孩子挖掘错误。)

你为什么要减去15?减去15是什么意思啊?(孩子已经算出正确答案,但随口说了句“干嘛要减去15呢”,这句话可能是口误,也可能是他在琢磨自己前面的错误,这个地方不需要纠缠。妈妈这样的追问,反倒容易误导孩子。)

你刚才说1015是什么?(孩子又不是分不清长和宽,所以,这个追问没意义)

宽是已知的,那么刚才这个15是怎么被你算出来的呢?(这个地方显示了妈妈对孩子的不信任,她似乎怕孩子掌握得不够牢固,在这个地方,要让孩子再重复一遍思路)

(笑)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这个地方来说就等于……现在你那个长不知道,(长+宽)×2=50.所以你首先算出什么来?你已经知道(长+宽)×2=50了。(孩子弄不清上一个问题的意图,开始胡乱说,又说出来“减去35”这样的话,妈妈只好亲自上阵,从头给孩子理了一遍思路。在这个地方,也许妈妈会说:因为他不明白,所以我才讲一遍啊!其实所谓的“不明白”,是因为孩子被绕晕了。其实这道题目孩子会做,只是弄错了数字,所以这个讲解属于画蛇添足。)

 

这段辅导用时10分钟,如果按照这样的效率来辅导孩子,那么可以想见,每天的错题会占用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想起改错就会头大。许多孩子抗拒家长的辅导,往往是难以忍受这漫长拖沓的节奏,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责备、失望和不满。

那么,这道题目有没有更简单的辅导方法呢?当然有。其实方法就隐藏在这段辅导当中,妈妈问周长的公式,孩子将条件代入,马上算出了15这个正确答案。除此以外的其他引导,全部可以省略。妈妈之所以这样引导,其实也显示出妈妈开口之前并没有做好“功课”,而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样特别容易把孩子绕晕。

这道题目,如果希望孩子自己发现错误,也有更简单的方法,只要追问一句:你刚才算出长是15,现在又说长是25,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这样孩子很快就明白了错误所在,一分钟就可以改正。

所谓改错,就是让孩子把错的地方改过来,这样不但高效,而且重点突出,孩子容易记住自己犯错的地方,最大可能地避免了下次重犯。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错在了哪里,在这道题目当中,孩子的困惑或者困难是什么?如果错一道题目,就要把整个知识点重复一遍,这简直是“株连九族”,既让人烦躁,也让人绝望,在烦躁和绝望的情绪当中,我们还能指望孩子记住多少呢?

 

 

微信公众账号:yj2003

http://s12/mw690/5187a54dtx6C7QxdH7l5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