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的故事——11.孩子的错,还是大人的错?
(2009-08-25 18:03:31)
标签:
杂谈 |
昨天没有给乐乐布置任何作业,因为昨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乐乐的奶奶、大伯、大妈、堂姐,还有堂姐的外婆也来了。所以我没有给她布置作业,让她开心的玩了一天。
但是今天早上我打乐乐了。用扇子打了她的小腿。原因是昨天她玩的时候把袜子给脱了,脱袜子没关系,问题是她把袜子脱在客厅,而且过了一晚上都没有放到卫生间去。今天早上起床我跟她说,你再不把你的脏袜子放到要洗的地方,我就不帮你洗袜子了。这时她很生气,她对我说,那为什么你就帮爸爸洗袜子呢?我说,爸爸的袜子没有乱丢啊,是放在要洗的地方啊,如果你的袜子是放在要洗的地方,那我也帮你洗。后来,她很生气,正好卫生间的门口放了一把拖把,她顺手就把拖把给放倒了,我当时是忍着没发脾气,对她说:“你把拖把扶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去。我希望是在我刷完牙洗完脸之前就做好。”口气是很温柔的,没有半点不高兴也没有半点气愤啊。等我刷完牙洗完脸,她还不扶起来。我又叫了一次,她竟然说你为什么不能扶呢?为什么偏要我扶呢?我说是你把拖把给弄到地上去的。就应该是你扶啊。她还在那儿跟我顶嘴。我一气,顺手就拿起纸扇子对着她的腿打了几下,她边哭边说:“你说话不算话,你说过你不会再打人的,你骗人的。”我说:“对,我是说过不打人,但是没说不打不讲道理的人,跟你好好的说,你不但不听,还不想想自己错在哪里?”结果,她刷完牙,洗完脸后还是没有把拖把给扶起来。我就说给你一分钟时间的考虑,没有扶起来,我数到三,如果你还不扶起来的话,那你就没有机会了。我数完后,她想动,但是我手快了,没有给她机会,我扶起了拖把。对她说:“今天早上发生的这件事情,你让我很失望,很伤心,很难过。”她说:“不怪我,我正准备动身的时候,你自己把拖把给扶起来了。不怪我的。”我说:“那你在我给你一分钟时间考虑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拖把扶起来呢?还有我在数三下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早点扶起来呢?”她没有作声。我又接着说:“请你想想自己到底错在哪儿?然后再到别人身上找错误。”
杨杰:
说说袜子吧。
妈妈:
呵呵 ,有点难为情了啊
杨杰:
首先,袜子必须放到卫生间,是你们家一直的规定,还是那天早上临时的决定呢?
妈妈:
一直有这个规定,脏衣服应该放在哪儿,她都知道。
杨杰:
以前执行的如何呢,严格吗?
妈妈:
不严格呢。以前是我到处找衣服洗,但是没像她这样的,把袜子脱在客厅不说,还不捡。
杨杰:
我想,既然是规定了,就需要严格执行,这样,她就不会懈怠。这件事情如果分割责任的话,你也要承担一部分。
妈妈:
对,还是我的问题。
杨杰:
另外,看看你当时这句话的说法——今天早上起床我跟她说,你再不把你的脏袜子放到要洗的地方,我就不帮你洗袜子了。
妈妈:
有生气的成分在里头啊!
杨杰:
你再不……我就……,这是什么语气呢?有没有要挟的味道呢?
妈妈:
呵呵 ,有。
杨杰:
如果别人这样对你说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妈妈:
呵呵 ,不爽啊!
杨杰:
所以能理解你女儿的生气了吧?这个生气未必是因为袜子,可能是因为这个语气。孩子的这句话,也表达了她的心情——这时她很生气,她对我说,那为什么你就帮爸爸洗袜子呢?
妈妈:
是,现在想想是我的过错。
杨杰:
她的重点不在袜子上,而是问你为什么区别对待,为什么不要挟爸爸?除了严格执行规定以外,你觉得怎样说,会达到目的,又不引起孩子反感呢?
妈妈:
还要公平对待。怎么说呢……
杨杰:
最后,袜子是谁拿到卫生间的呢?
妈妈:
是她,袜子倒是她拿的,可是拖把是我扶起来的。
杨杰:
她弄倒拖把,原因可能在你的话上。
妈妈:
是。
杨杰:
当她用弄倒拖把的方式向你表达不满,你们的矛盾就转移了。后面,就与袜子无关了,而是为谁扶起拖把较劲。她挨了打,你扶起了拖把,好像这个冲突中没有胜利者。
妈妈:
是。
杨杰:
先说前面怎么说。我想,去除要挟的口气,用最简单的表达,比如询问:需要我给你洗袜子吗?她如果需要,就轻描淡写地一句:那要放到哪里呢?如果她还是没放,对不起,自己洗!
妈妈:
对哈,这样就简单多了啊!唉,我还真是笨啊!
杨杰:
呵呵,从今天变聪明也不迟啊!再讨论一下,拖把她弄倒了,怎样处理更合适。
妈妈:
我扶起来?
杨杰:
呵呵,你扶起来,她下次还会不会再弄倒呢?
妈妈:
当然会啊。
杨杰:
那还是换个办法吧。我想,有两个思路。一个是不强求。见她弄倒,就告诉她,你弄到的,要自己扶起来。然后,就忽略拖把的事情。结果呢,她可能扶,这样目的就达到了。她不扶呢,让拖把多倒一会。等火气都过去,你自己扶起来。同时,把这个事情记在心里,以后遇到合适的机会,翻出旧账来点她一句。如果是要求他一定要扶起来。你就要想到制约她的办法,比如不扶起拖把,就不要出去玩。当然,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不需要如此剑拔弩张。
妈妈:
是,您分析的很有道理啊。
杨杰:
她火气过去,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她几次三番,那就要强制她了。你觉得呢?我猜,她极有可能事后悄悄扶起来,这样,你还可以用态度肯定她。还可以数三二一,我扶起来你就没机会出去了,呵呵……
妈妈:
是,以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杨杰:
我一气,顺手就拿起纸扇子对着她的腿打了几下,她边哭边说:“你说话不算话,你说过你不会再打人的,你骗人的。”我说:“对,我是说过不打人,但是没说不打不讲道理的人,跟你好好的说,你不但不听,还不想想自己错在哪里?”——孩子说的没错,无论什么原因,你确实说话没算话。恕我直言,后面的解释呢,也有点牵强。“跟你好好的说”,从咱们前面的分析来看,这一点其实也没做到,对吧?今天,我们再回头去看,其实不是看孩子错在哪里,而是大人错在哪里了。不过呢,有了这个认识,我想,下次你一定会特别注意语气和方法了,对吧?
妈妈:
是。有时候我是太急躁了。
杨杰:
后面你补充的日志,看出了乐乐的变化了。很明显的,孩子也体会到了完成作业的好心情了,这样,你们心情都可以慢慢好转,不必再剑拔弩张地相处了。
妈妈:
是哦,关系都好好多呢!
杨杰:
呵呵,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