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聊——27.父母也该有这样的价值观吧?
(2009-08-11 22:43:46)
标签:
杂谈 |
(说几句题外话,边读边聊这个帖子好久没更新了。之前,我总是想一本书一本书地介绍,且保持篇幅大体相当。但我读书的习惯却是跳着读,如果特意按照一本书去写,我就有点偷懒了。索性随意一点,也不在意篇幅长短,不在意是哪本书的,不在意先后顺序,看到了,随手就写下来,这样我可能会更勤快点。)
27.父母也该有这样的价值观吧?
看到撒提亚的书上,说到治疗师的价值观,共四条:
1. 对生命的所有表现形式怀有欣赏和感恩之心,并相信只要给予恰当的条件,任何生命形式都会朝着自我发展的方向成长。
2. 每一位来访者都蕴藏着自我成长的种子。所有时刻来访者都需要对自己负责,治疗师必须放弃拯救者的角色。
3. 欣赏和感谢家庭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包括的奋斗和种种可能性的感念和欣赏。
4. 让自己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是一件令人敬畏的工作。为了配得上这个目标,个体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人性和成熟度。
说一些我自己的感受吧。其实,这四条,不仅仅是治疗师的价值观,也是父母应该有的价值观吧,至少需要拥有一部分。
1. 有的家长问我,孩子太内向,怎么让他外向点?还有的家长问相反的问题:孩子太调皮了,怎么让他安静一点?对此,我没有答案。这就仿佛说,怎么让小草长得像大树一样高,或者怎么让大树像小草一样柔软?当然,如果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导致孩子自我封闭,不善于交往,或者无法无天,另当别论。其实,既不内向,又不外向,就如跷跷板的那个平衡点,非常难以把握。内向、外向,都不是错误,我们何必要去更正呢?这就如撒提亚说的,需要我们对生命的所有形式怀有欣赏和感恩之心,不需要总是羡慕别人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带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2. 对治疗师来说,来访者不需要拯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需要拯救吗?好像也不需要。在任何时刻,孩子都要对自己负责,每个孩子也都蕴藏着自我生长的种子。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内心的力量,给这股力量一个发挥的空间,而不是事事替孩子负责。
3. 一个家庭,就算出了问题,其实每个家庭成员也一定努力过,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破罐子破摔。孩子也是一样。我想起了前几天一个妈妈和我说的一件小事。她的孩子对她发牢骚:妈妈,有时候我都不想当好孩子了,我也想逃学了。这个妈妈并没有责备孩子的念头,而是说:妈妈明白了,原来,你一直这样努力地做个好孩子呀!
4. 发展我们的人性和成熟度,面对孩子,最需要的也是这一点吧。当我们心中涌动着爱与慈悲,看每个孩子,都会觉得他们是天使。
27.父母也该有这样的价值观吧?
看到撒提亚的书上,说到治疗师的价值观,共四条:
1. 对生命的所有表现形式怀有欣赏和感恩之心,并相信只要给予恰当的条件,任何生命形式都会朝着自我发展的方向成长。
2. 每一位来访者都蕴藏着自我成长的种子。所有时刻来访者都需要对自己负责,治疗师必须放弃拯救者的角色。
3. 欣赏和感谢家庭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包括的奋斗和种种可能性的感念和欣赏。
4. 让自己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是一件令人敬畏的工作。为了配得上这个目标,个体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人性和成熟度。
说一些我自己的感受吧。其实,这四条,不仅仅是治疗师的价值观,也是父母应该有的价值观吧,至少需要拥有一部分。
1. 有的家长问我,孩子太内向,怎么让他外向点?还有的家长问相反的问题:孩子太调皮了,怎么让他安静一点?对此,我没有答案。这就仿佛说,怎么让小草长得像大树一样高,或者怎么让大树像小草一样柔软?当然,如果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导致孩子自我封闭,不善于交往,或者无法无天,另当别论。其实,既不内向,又不外向,就如跷跷板的那个平衡点,非常难以把握。内向、外向,都不是错误,我们何必要去更正呢?这就如撒提亚说的,需要我们对生命的所有形式怀有欣赏和感恩之心,不需要总是羡慕别人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带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2. 对治疗师来说,来访者不需要拯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需要拯救吗?好像也不需要。在任何时刻,孩子都要对自己负责,每个孩子也都蕴藏着自我生长的种子。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内心的力量,给这股力量一个发挥的空间,而不是事事替孩子负责。
3. 一个家庭,就算出了问题,其实每个家庭成员也一定努力过,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破罐子破摔。孩子也是一样。我想起了前几天一个妈妈和我说的一件小事。她的孩子对她发牢骚:妈妈,有时候我都不想当好孩子了,我也想逃学了。这个妈妈并没有责备孩子的念头,而是说:妈妈明白了,原来,你一直这样努力地做个好孩子呀!
4. 发展我们的人性和成熟度,面对孩子,最需要的也是这一点吧。当我们心中涌动着爱与慈悲,看每个孩子,都会觉得他们是天使。
前一篇:过度教育
后一篇:教育不需要表演给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