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需要表演给人看
(2009-08-13 00:26:39)
标签:
杂谈 |
在《过度教育》里面,那个父亲信口提醒孩子不要碰到别人,完成了在大人眼里的“教育行为”。我是不是可以“居心叵测”地把潜台词给抖搂出来呢:你看,我可是提醒孩子喽,如果他再碰到你,那可不怪我哟!!
这是个很小的事情,看上去有点无聊。
我索性无聊到底,问两个问题:第一,就算大人没提醒,孩子碰到了人,要大人承担后果吗?第二,那个看上去很像“教育行为”的行为,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吗?
很显然,答案都是否定的。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如果他碰到了别人,需要他自己去表示歉意。如果这样的“教育行为”有效,天底下就不会有那么多唠叨的父母了。
那么,这是一句废话吗?
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虽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至少撇清了“不管教孩子”的嫌疑,是个利己行为。
所以,那个提醒,表面上是说给孩子的,其实是表演给旁观者看的。
在绝大多数场合,旁观者并未直接表达意见。那所谓的意见,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我们的揣测和投射。
就算旁观者真的那样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旁观者不需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只是随意的看法,并未经过深思熟虑。
而作为父母亲人的我们,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就算付出被误解的代价,至少也成就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如果把我们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那自然是先表演给人看,撇清自己的嫌疑。
来自旁观者的压力,我自己也要常常面对。我带着曼曼和鹏鹏的时候,有时候,不管孩子,要承受别人质疑的目光;有时候,管孩子,也要承受别人不可思议的眼神。
比如,有一次,曼曼因为穿鞋的事情耍赖,结果呢,从商场哭到家,幸好商场离家不算太远。我和嫂子、曼曼走在路上,曼曼那哭声,也算是惊天动地了,不夸张地说,那真是——行人纷纷侧目!
侧目就侧目喽,不管怎么说,我比那些陌生人更疼爱曼曼。她们不需要关心曼曼的未来,但是我需要。所以,我宁可让她哭,也要给她养成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