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哄”字当头

(2009-07-15 17:15:48)
标签:

杂谈

记得有一年春晚的小品,有一个主题是“教父如教子”,说的是当老师的女儿,用教育孩子的方式教育她的老父亲,滑稽幽默,笑料百出。我也常常喜欢引用其中的话,和老爸开玩笑——再不听话让你写检查,写不深刻重写!

“教父如教子”,虽然仅仅是一个调侃,仔细想想,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恰好子涵妈妈问怎么让老人参与到教育中来,这方面,我还没有直接经验。而怎么和老人打交道,我倒是有一点体会。

我老爸不上网,我在这里偷偷说他两句坏话。

我和老爸的关系,初高中阶段是非常好的,等到了后来,有一段就变得很平淡了。原因是我长大了,见识慢慢超过他了,他再重复以前的内容教育我们,就觉得他啰嗦了。另外,开矿没成功,导致他情绪长期低落,不断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脾气也很多变。一些生活小事,也常常弄得不愉快。比如,有个中医帮他把脉以后,告诉他不能再喝白酒,他回家只字不提,照喝不误。直到有一次老妈碰见这个医生,才知道这回事。我们姐弟几个常常控制他喝酒,但老爸会因此生气,还说在家里没地位,连酒都不给喝。我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看他没节制地喝酒,恨不得把酒瓶子给摔了。

有一年春节回家,看老爸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发脾气,劝他也不听,那个年都没过好,心里堵得慌。

后来,我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上说到家庭排序。我就试着拿出五张扑克牌,代表我们家五口人,等排出来,我自己也吃惊不小。我发现我们家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高中的时候,我和爸爸比较好,妹妹和妈妈比较好,弟弟居中。这样比较平衡,后来因为老爸的爱发脾气,推卸责任,还不听话,我和弟弟都不知不觉向老妈靠近。再排列,则是我们三个都围绕在老妈身旁,而老爸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最远的地方。

我第一次如此客观地看待老爸的处境,原来他是那样孤独,那样不舒服,他的一部分行为,也是对这种格局的抗议吧。

平心而论,老爸有错,我们的方法也不对。

我花了一段时间,先说服我自己,然后寻找迂回的策略,不再直来直去地批评他。

记得有一次,我给老爸打电话,主动告诉他我在做什么,有什么设想等等。然后提到,我不希望他再那样喝酒,对于我们而言,所有的努力和成就,最希望父母看到并分享。所以,父母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我还给老爸举例说,爷爷没看到我考上研究生,没等到我赚钱就走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是,我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能陪我们走尽可能远的路。就因为这个原因,希望他少喝酒,等将来我们买最好的酒给他喝……

这一次,老爸表现出了少有的愉悦。他说,其实他已经在控制喝酒了,酒也没什么好喝的。当然,我知道他这句话有水分,因为妹妹刚刚“投诉”了他喝酒的事情。鉴于他老人家的积极表现,我也没有戳穿他。

这个电话是一个转折点,老爸的积极回应,也重新给了我信心。本来以为老爸的晚年都会这样难缠,看来,只要我们换个办法,就有可能找回从前那个乐观开朗的老爸。

所以呢,我隔三差五就给他打电话,竟说好听的,每次都哄得他心花怒放。这样,他的情绪慢慢好起来了。另外,我也做弟弟妹妹的工作,让他们也参与到“哄”老爸的行列中来。比如,弟弟很看不惯老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我就对他说:有句话叫“老小孩,小小孩”,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哄我们开心,如今我们长大了,他们就变成“老小孩”了,就轮到我们哄他们开心了,这样才平衡呀!弟弟说如果这样想,就不必和老爸计较了。

有一次,妹妹问我:你昨天又“忽悠”咱爸了吧?我承认,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我打完电话,随后她就给老爸打了个电话,一听老爸那语气,就特高兴,她就知道我又“忽悠”他老人家了。我偷笑,还强词夺理:笑一笑,十年少。这有利于咱爸健康长寿啊!再说了,我每天挖空心思哄咱爸开心,我容易吗?

没想到,这一个“哄”字,解决了从前剑拔弩张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老爸情绪好了,偶尔批评他一次,他也能“虚心接受”。比如,有一次闲聊,他又往老妈身上推卸责任。这事儿被我知道了,我就给他打电话,直截了当地说:爸爸,我认为这件事情就是你的责任。成功了,百分百的功劳都是你的;失败了,百分百的责任也都是你的,因为你是法人代表。这件事情没有做成,我们都没有怪你,毕竟你也是为了咱家好;如果你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我们反倒不佩服你了。

我本来以为老爸会生气,过了两天,偷偷向老妈打听,她说没有任何异常,嘿嘿……

我和妹妹说了这件事情,两个人瞎得意,觉得爸爸变成了听话的“好孩子”啦。

得意之余,还不忘偷偷地总结“对付”老爸的策略:打一巴掌给三个甜枣吃!对待老人的缺点,就得用糖衣炮弹……

 

现在,很多家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关于老人教育孩子,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首先,老人容易用老办法,而且还理直气壮:我就是用这办法把你们教育大的,你们不是也长得好好的?

另外,老人的体力没法和年轻人相比,带孩子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劳累的活儿。而且,带孙子孙女,不是他们的法定责任,属于“义务劳动”。他们内心自然希望得到等量的认可。如果因为教育方法发生分歧,直接批评老人,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们劳动的否定,认为年轻人不理解他们的劳苦,所以,就故意坚持他们的做法以示抗议。

我想,用“哄”来对付老人,总是没错的。把功夫用在平时,多肯定老人的劳苦功高,多点甜言蜜语,在物质上也尽量老人优先。总之,让他们的感觉好起来。这样,在教育上发生分歧,老人也愿意听年轻人的话吧。

记得我爷爷当年带陶然的时候,因为陶然特别淘气,爷爷管不了,就会打他。如果我在,他是从来不会挨打的,看到爷爷震怒,手握“武器”,要动手的时候,我只要轻描淡写地说陶然一两句,然后把手一伸,爷爷就会把武器交到我手上。还不忘对陶然说:我今天是看你大姐的面子……后来,弟弟告诉我,如果是他拦着,爷爷连他一起打。说到底,不过是因为我经常哄爷爷开心,他愿意听我的话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