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完了”吗?
参加会议,常听一些领导在讲话结束时,重重来一句“我的讲话完了”,有的更为干脆,直接喊个“完了”。每当这时,会场就会响起一阵掌声。时间一长,只要开会时听人喊“完了”,就让人觉得该鼓掌了。
掌声应该是听众对讲话人所讲的内容、观点的正确性,以及发言对将要开展的某项活动或正在发展的某一事物将产生的重大影响和积极效果表示接受或赞许的态度,热烈的掌声往往是听众自发的,不经任何提示的反应。细一琢磨,这种讲话已结束再冒出的话外之音就难离提示之嫌了,意思是“你们可以鼓掌了”、“来点掌声吧”。为什么这些人讲话总乐于提示听众呢?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会前准备不充分,讲话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自知缺少感染力;二是所讲的话题与实际工作不着边际,和人们关注的问题联系不紧,难以触动听众的兴奋点,讲话过程与听众少有共鸣;三是对自己的讲话效果缺乏自信,对听众的良向反应无法估计,惟恐冷场。
由此可见,少喊些“完了”已不仅仅是个别领导需要改变语言习惯的问题,而是各级领导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机关改进工作作风之必然,提高会议质量,提倡讲话内容短、精、实,那才是听众之所喜。
开会解决问题,讲话谈点实情,何必多喊“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