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漂泊一生1991
漂泊一生199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89
  • 关注人气:8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2022-08-03 08:27:48)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我们离开乌篷船码头,来到位于鲁迅故里东侧春波弄的沈园。从售票处的简介了解到,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园林,原为越州大户沈槱的私家花园史称“沈氏园”。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沈园时规模大,占地面积七十亩之多园里亭台楼榭,小溪流水,绿草如茵,一派江南风景又因陆游曾在这里题写过著名的词牌《钗头凤》而成为宋朝知名园林景观由于改朝换代和家族没落以及战争等原因,风光渐衰的沈园已今非昔比。1962年,郭沫若游历沈园时,这座宋式园林景观仍是荒凉不堪。1963年,沈园被浙江省文化局核定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93年,沈园扩建并增加南苑的陆游纪念馆。1994年,沈园经过两次扩建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等植物,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陆游《钗头凤》词,使故园展现了原貌。2001年,沈园增添新景,主要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三大部分。如今的沈园,经过多年的扩建、重修、新建,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为主。在院落布局上,根据园林内部空间,园林气氛和功能内容的要求,又将全园分为三个园中之园”,即南苑、东苑和北苑。北苑为古迹区,保存了较多的古代遗迹,为主体苑区;南苑为纪念区,二者仅一墙之隔;东苑以陆、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与南苑、北苑之间为一弄之隔洋河弄。三个院落都是采用自然式园林院落布局各自的景观组合均以水为景观主体,采用规则的中轴对称布局外,在自由式布局的基础上,又将各个院落的景物呈向内聚合态势的布置,即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至于景物的安排上,要求从高度上来看有一个从外向内跌落的趋势,充分体现出江南园林中以水体为中心的园林造园时常用的内向性布局特点。在景观的空间序列组织上,高低错落、曲折参差、起转承合、主次分明地组织各个画面,使各个区域空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对景观处理力求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对比效果。园中建筑的配置上,很好地利用了大面积水体的特点,基本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观景位置,如冷翠亭、孤鹤轩以及琴台等,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将自身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点缀的作用。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购买完门票,我们经检票口来到沈园主景区(古迹区)北苑的北门。这是一座简单的石质坊门,即两根立柱中间连着一根横梁,柱远远高出额枋,呈冲天状额枋的中间镌刻有“沈氏园”三个绿色大字。所谓坊门,即古时街巷之门。唐代白居易的《失婢》诗:“宅院小墙庳,坊门帖牓迟。”《旧唐书·五行志》:“今暂逢霖雨,即闭坊门。”至于坊门的建筑结构,开始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坊门的建造开始讲究起来,改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组合而成。后来,一些坊门由只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因其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呈冲天状,逐渐发展成冲天牌坊,成为牌坊最主要的形制。宋代中叶以后,封闭式的里坊制逐渐被开放式的街巷制所取代,原先坊与坊之间的隔墙纷纷被拆除,而坊门因具有地名标志的作用被保留了下来,成为无墙体相连的跨街独立、自成一体的建筑。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进入大门,迎面的白墙下有一块一分两半的巨石,因此石上镌刻有“断云”二字,人们便称此石为断云石,是沈园十景之一。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里曾写过“坏壁醉题尘默默,断云幽梦思茫茫”,“断云”的楷音是“断缘”,虽然此石正中间已一分两半,但仍然恋恋不舍的不肯分离,隐喻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至于这块石头是如何断开的,又是何人将其摆放到这里,估计没人说得清楚。人根据一首藏头诗断痛柔心方寸乱,云飞泪雨送相思。悲欢取舍苍天定,歌恋词凄唱怨离。”将断云石取名为“断云悲歌”,以此涵盖沈园这块断云石的主题。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看完断云石经左面的检票口进入景区,前行不远见一块高高瘦瘦,奇形怪状的长石引起了我的注意,驻足细品,从瘦、漏、透、皱几个方面看,基本符合太湖石的特点。在这块长石的中间镌刻有“诗境”二字。据说,此石是人们为纪念陆游而建,上面镌刻的这两个字是从陆游所写的诗词真迹中拓出来,后来人们把这块长石称之为“诗境石”,也称“诗境爱意”,是沈园十景之一。诗境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意味着我们开始进入诗情画意的沈园之中,聆听痴情者爱国诗人,书法家陆游的爱情故事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欣赏完诗境石,我们移步至后面的曲形长廊,这座临水而建,茅草覆顶,造型古朴、原始的仿宋建筑,因两侧植有很多梅花树,故称之为“问梅槛”,是沈园十景之一。在长廊入口处上方悬有一匾额,上面镌刻有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所写问梅槛三个字。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是指梅花。据说,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一生爱梅,仅至今保存下来描写梅花的诗词就有200多首。我想,问梅槛一定是诗人当年驻足留恋的地方,要不然怎么会留下许多千古名句呢?想到这,我不由自主的默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如今,沈园内种植多的植物是梅花,每逢数九寒天的冬季,满园姹紫嫣红,梅香袭人,尤其是到了下雪天,腊梅素裹分外妖娆,踏雪赏梅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后来人们把问梅槛称之为“踏雪问梅”。“槛”是一种水上木制建筑的名称。我们站在问梅槛眺望远处,湖面风光尽收眼底。现在,原本是供游人休息、观赏梅花的文门槛长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愿长廊了,只见长廊上面挂满各种各样的许愿牌,高级一点的是木本色并挂有古铜色铃铛的许愿牌,大部分是木本色并挂有丝线吊坠的许愿牌,差一点的就是红色的许愿卡。尽管这些具有艺术品的许愿牌,其样式不同,颜色不同,装饰不同,但挂在古朴的长廊里,构成了独特且迷人的靓丽风景,让人赏心悦目。从许愿牌上看,除了涉及亲情、友情,学业、事业,更多的是爱情誓言。虽然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在这里体现但当今的人们却在这里宣示爱情,唯一能解释的是感动于陆游和唐琬的痴情吧。这样一想,我们仿佛走进了充满情意的爱情圣园呵呵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离开问梅槛,我们沿着景区步道前行,右边是水面开阔,波光潋滟,植满荷花的池塘,被称为荷花池,也称“荷花映日”,是沈园十景之一。又因其形似葫芦,民间又称其为“葫芦池”。低头俯视池塘内,见大小不一的锦鲤鱼戏于荷叶之间,有时成群结队的鱼群将水面激起激起点点水花而独来独往的鱼只是把水面画出圈圈涟漪。在保留至今的宋代原状池塘水湾处,有一座结构简单,小巧玲珑的小石板桥,虽然桥面是现代材料,但桥梁石为宋代原物。据说此桥原名叫“春波桥”,曾是陆游与唐婉相见的地方。相传,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分手后的陆游和唐婉在这座桥上不期相遇,四目对望,万般愁绪涌上心头,其情其景可想而知。就是这次沈园偶遇,让陆游写下了他的千古绝唱《钗头凤》。唐琬去世后,陆游再次来到葫芦池畔,睹物思人,以一首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表达了对唐婉的无尽怀念。但现在的人们却选用了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诗句描述陆游站在桥上回忆唐琬的秀丽姿态与池水相映成影,仿佛看到了池中的倩影,倍感伤痛。后来,人们把这座小桥称之为“伤心桥”,也称“春波惊鸿”,是沈园十景之一。我们没有去一睹这座“伤心桥”,觉得我们这岁数激情已经燃尽,剩下的时间就是安度晚年了,呵呵。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莲花池的东面临水建有一座四檐八柱歇山顶亭,亭子外四柱以美人靠相连,内四柱用以支撑亭顶,此亭被称之为“冷翠亭”。这座建于1987年的亭子,是沈园一期开发建设的项目之一。在亭子横额上悬有一块匾额,上面镌刻有全国书协沈鹏书写的“冷翠亭”三个大字,亭柱两边挂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从龙撰、全国书协常务理事孙轶青先生书写的对联:世事多艰,空萦战马嘶风梦;欢缘难续,长忆惊屿照影时我想,到了夏天坐在冷翠亭里欣赏满池绽放的荷花,秋天听雨打残荷,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呵呵。在“冷翠亭”的南面不远处耸立着一座木柱黛瓦,檐角飞翘的亭子,估计是起到点缀的作用。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我们沿着步道不知不觉来到坐落在荷花池西岸的“八咏楼”,也称冠芳楼。这座二层仿古建筑的楼阁,一层设为茶室,二楼设为书画展室。过了八咏楼不远处,在一座石砌的小山顶部耸立着一座单檐攒尖顶亭,因亭体错落,形似两个相依为命的亭子,名称闲云亭。把闲云亭设计成难舍难离的组合形式,估计也是在照应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亭上悬挂的匾额上镌刻有方去疾题写的“闲云亭”三个大字。匾额下方两边的亭柱上挂有一副楹联,上面镌刻有取自陆游一首诗中的两句诗:天垂缭白荣青处人在纷红骇绿中。登上小亭俯视沈园全景,整个沈园罩在一片葱绿中,池塘绿水的岸边,垂柳飘逸樟树伟岸,冷翠亭和孤鹤轩的檐角交错,俨然一幅绝美的风景油画。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八咏楼东南有一座六角单檐攒尖顶小亭1985年考古勘探时曾在此发现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等建筑遗址多处故将此处井亭称之为六朝井亭”。亭内有古井一口井壁用绳纹平砖错缝砌筑井内出土汉至六朝时期的瓷器残片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1994年重建了这座顶部中空的井亭此亭的特殊之处在于,亭顶采用斗拱承托结构,六角小天窗使亭顶中空而不存在尖顶,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使“承天露”,解决雨水落入井中成为活性水,还可以“承天花”,使阳光照入井内这种接天入地,别具特色的亭子即象征诗人覆水欲收的意愿,还富有感天动地的象征意义。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看完六朝井亭”,我们来到古迹区的中心建筑孤鹤轩,也称孤鹤哀鸣这是一座前出抱厦飞檐斗拱的仿宋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两面带廊的敞厅,平面为倒字形,宽而临水下为青石栏板围起的挑空平台,造型秀丽曲雅气势恢宠。孤鹤轩三个大字的匾额分为内外两块,轩内的匾额由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谢稚柳题写,轩外的由学家康殷题写轩内柱上还一副由萧挺撰文,钱君陶手书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其中的宫墙柳和细送黄昏分别取自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的一句词。至于为什么将此轩取名为孤鹤轩主要源自陆游的自喻其次是纪念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轩内有亭池遗址1985考古发掘时在此并在底部填土中发现明代鬲炉残器及其他明代瓷片同时还发现唐亭阁和明代的假山、鱼池遗址。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看完孤鹤轩我们沿着步道前行不远就到了双桂堂是一处仿宋建筑庭院,正门上悬有一块匾额,上面镌刻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双桂堂”。步入院内,屋宇两楹,古雅幽静。天井内植有两棵桂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双桂堂之名由此得来。如今,这处庭院变为游客喝茶、休息的场所。离开双桂堂”,我们移步至宋井亭,这座歇山顶方亭因亭中有一口宋朝留下来的古井,故取名为宋井亭”。根据资料记载,宋井处是历史上真正的沈园所在地亭子匾额上镌刻有宋井亭三个字是书画家王学仲1986年所写细心地人发现这位书法家在字中间却多了一横,看起来为什么要多加这么一划?因为古字井字和这口井的外形很像,所以在这口井特别的地方中间加了一个过梁,仿佛陆游的爱情被母亲中间拆散一样。因为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有人说,这两个“眼睛”一个代表陆母,另一个代表唐婉,当中一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是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据说,这口井的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了,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形状。在亭柱上悬有两句五言诗沈园柳落絮,宋井水生波我们看完宋井亭移步至旁边的明池,1985年考古发现池底有明代鬲炉残器瓷片出土所以叫明池。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过了明池前行不远就到了沈园最著名的一处景观——钗头凤碑,也称“残壁遗恨”,是沈园石十之一。这是一堵用沈园考古挖掘出来的旧砖砌成的碑墙,墙中嵌有陆游的《钗头凤》词和唐婉的和词刻石因两首词牌名皆为《钗头凤》而得名为“钗头凤碑”右边的碑刻为陆游所写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左面的碑刻为唐婉和词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相传,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琬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到来南宋绍兴十一年,陆游便表妹唐琬为妻,婚后夫妻感情甚笃,相处融洽,伉俪情深双方都以为可以偕老百年。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因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逼迫他们分开婚后不到三年,两人被逼无奈只好离异。此后,陆游另娶了妻子王氏,并有了三个孩子,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在他们离婚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竟奇迹般的遇到唐琬与赵士程。唐琬将此事告诉了赵士程,并以黄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怅然久之,酒后挥毫在沈园壁间写下《钗头凤》。据说几年后,唐琬再游沈园看到陆游写在墙上的《钗头凤》百感交集,回去后也和了一阕词,由于唐琬情意凄绝,不久就抑郁而逝了,《钗头凤》也因此成为了千古绝唱。可惜唐婉写的《钗头凤》全词没能流传下来后人不忍让唐琬的才情埋没,依断句补拟了一首《钗头凤》多少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上面的文字及背后的爱情故事所倾倒。关于陆游和唐婉题壁上的《钗头凤》,据说保留了很长时间,但终究难抵岁月的消蚀而毁损如今的这两块刻石均为中国著名宋词研究专家夏承焘先生根据陆游和唐婉的手迹摹写。这两首《钗头凤》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宋词之一,今天总算是找到根了,呵呵。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看完钗头凤碑再往前就进入沈园的南苑区,我们沿着步道来到以陆游的字务观而得名务观堂”,因堂内及左右檐廊主要展示陆游的手迹、碑刻和拓片故称之为“诗书飘香”走出务观堂来到与安丰堂之间的庭院见院落东、西有一座青铜和石材相结合的雕塑,东边的雕塑名为孤村夜雨;西边的雕塑名为铁马冰河。这两座雕塑集中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由于南苑是一座单独园子,环境清静,有游廊木凳,适合休闲小憩。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看完南苑,我们沿着步道来到南苑、北苑之间为洋河弄,有人把这里称之为“宫墙怨柳”处,过了这一弄之隔就是东苑,因东苑在设计上陆游、唐婉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故被之为情侣园在这座新修的小型园林景区内,亭台主要仿古建筑均环水而建,池岸叠有高低错落的湖石假山。池塘、荷叶、水鸭,给东苑平添了一份秀色。广耜斋在池水南岸,茅草覆顶,有古拙之风,斋前有宽敞的平台,为东苑主体建筑。西岸高台之上筑有琴台,为全苑高点,登临可俯瞰全苑景色。北岸有一座半拱石阶小桥,因小桥一端起于平地另一端搭在假山之上,似传说中喜鹊们为牛郎织女搭建的相会之桥,故曰:鹊桥”,也称“鹊桥传情”,是沈园十景之一。登上鹊桥,可见一座两两相连相依相偎的组合草亭,叫相印亭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浙江记忆——这里是陆游题写的著名词牌《钗头凤》诞生地
   沈园不是很大,因时间关系我们走马观花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基本上没有感受园中曲径通幽的意境,以及陆游与唐琬偶然相逢时的喜悦与悲怆。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作为沈园主体景观的水体,虽然总体面积较小,但在各苑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为了充分发挥水体景观的优势,合理利用苑内空旷地带园林死角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假山、游廊等,不仅扩大了各苑水面的实际控制范围,还保持了整体统一的效果。至于园内的山体,由于沈园地面起伏较小,为了塑造山林静幽的意境,园中多处放置了石景。尤其是在新扩建的东苑和南苑堆置了假山,有所不同的是东苑采用的是玲珑多孔的太湖石,象征了陆游与唐琬之爱的细腻多情;而南苑则是厚重硬直的黄色斧劈石,隐喻了陆游性格的直傲与不拘小节。在沈园种植植物密度上看,东苑和北苑较大,主要用来对苑内空旷地带进行补充,弥补线路上建筑数量少而在立面和平面上形成的空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