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2022-07-20 07:52:00)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2010514540时,我们来到宁波火车站售票处,购买了宁波至绍兴城际列车的车票,没等多长时间就进站了。614时,列车离开宁波,运行了大约34分钟抵达绍兴东站。下车后,我们先打车来到事先联系好的宾馆,办理完入住手续,在街上简单吃了早餐,然后乘坐公交车前往十几公里处的大禹陵,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抵达景区停车场。下车后来到游客中心,在朋友购买景区门票时,我从介绍看,以山为陵,坐东向西,背靠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大禹陵古称穴,是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城东南六公里处的会稽山麓。大禹是上古时代的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华夏立国始祖大禹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核心之一,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为后世所景仰大禹陵作为祀圣地,祭禹典礼由来已久,自夏王启始祭禹到秦始皇开启亲祭之礼仪,世代相传,各朝各代,展祭不绝延续至今历经40001995年,浙江省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典礼,恢复祭禹传统;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大禹陵升格为国家级祭祀活动,并定于每年谷雨时节举行我们买好票,经检票口进入会稽山重要名胜古迹之一的大禹陵景区,沿着步道前行不远就到了气势恢宏的九龙坛。座用石砖垒砌而成的巨大圆形水坛,其边沿装九条青铜铸成的虬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有了就对龙图腾的崇拜。至于最早是古人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在生活中把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称之为坛。眼前的九龙坛是后人为了祭拜大禹而建造的,上面的龙也是我们常见的样子。九龙坛的上下装有雾状的喷泉,人工控制喷泉喷出的水柱时高时低有时喷出如烟的水雾。可能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喷泉和如烟的水雾有点遗憾。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穿过九龙坛就是一条长350多米的步行神道此道是通向大禹陵的必经之路在神道的入口处横卧着一根青铜柱子,名为“龙杠”“龙杠”面镌刻宿禹之域,礼禹之区的铭文。龙杠两侧各有一柱,名拴马桩。依照古代君王的陵墓规章制度,凡进入陵区拜谒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文官此下轿,武官此下马,步行进入陵区拜祭大禹陵墓以示对大禹的尊崇。“龙杠”面是一座始建1995石牌坊,上面镌刻有“大禹陵”三个红色大字,那个走那儿都爱题词的人,在视察大禹陵后所写在牌坊的额上龙和鸟两根立柱顶端还雕有神鸟。由于绍兴古地属于越国鸟是越国的图腾因此神鸟就和代表天子的龙同在牌坊上也就不足为奇牌坊立柱下立着两只天禄。《书·大禹谟》中记载: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天禄是传说中独角瑞兽古人一般都把它放在墓前有保护墓穴,避除灾祸的意思过了石牌坊,只见神两侧有十二对石像牲雕像。以前,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2003年大禹陵扩建时,在原有五对石像牲基础上增至十二对走到神道尽头就是用石块垒砌,形如大鼎的祭禹馆绕过祭禹馆来到后面是九鼎台上面有九个铜鼎“九鼎”不仅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也是后来中国的代名词。在九鼎台下面是浅浮雕以细腻镌刻的背景浮雕,依次叙述了大禹人生经历与治水伟大业绩。整幅浮雕如叙事长卷,令人震撼,展现了越地源远流长的禹文化脉络,传递华夏先祖的不朽精神。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看完九鼎台,我们移步至祭禹广场为现代祭禹所建,规模弘大这座广场出于帝陵风水的考量,广场圆心有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巨大圆形石台,我们沿着中轴线移步至圆形石台前见台面上面镌刻有阴阳鱼故被称之为太极台。在太极台的两侧耸立着鼓亭钟亭沿着中轴线穿过钟鼓亭前行不远,就到了延伸至池里,由花岗岩制成的梯形水上祭台我们沿着祭台正面的阶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台中间放有一座用于祭祀大禹石质供桌,用来摆放祭祀“三牲”及供品,以对大于神的敬奉。祭台周围有石护栏,在护栏下面的梯形斜面上雕有表示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浮雕水上祭台两侧耸立着由花岗岩雕制而成图腾柱,高约8柱身通体盘绕云龙,石柱顶端站立望兽,象征着大禹为立国之祖、一代帝王的身份和威严。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看完水上祭台我们沿着步道前行不远就到了池河道的入口,据说代诗人贺知章将此池定为放生池,并命名为禹池从此以后这里常有祭祀者在此“放生”。跨过必须经过一座名为贡桥,也称“告成桥”的石桥,为何叫告成桥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终于大功告成。过了告成桥算是正式进入大禹陵三大建筑群之一的禹陵了,因会稽山下的禹陵是大禹的葬地,那么禹墓也就成为整个大禹陵的核心部分池岸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现已废。我们沿着步道来到禹庙西辕门经过南侧的棂星门经检票口进入通往禹陵的甬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仿青铜器造型的石鼎,过了大鼎再沿顺山势石板铺的石阶拾级而上,在这条甬道大约行至百米就到了尽头一座飞檐翘角,气宇轩昂碑亭映入眼帘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碑亭,不知什么年代被毁坏,直到1979根据明代的原貌而重建。在亭内的中间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明代嘉靖十九年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三个大字。我细细看去,见碑身”字下面字之上有一裂的痕迹,据说1956年的一场台风曾将石碑吹断。现在的石碑是在1961重立此碑时,用钢筋和沙浆联接进行修复。1983年,绍兴市文管会重修大禹陵碑和亭,断裂处改用不锈钢和环氧树脂填补。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看完大禹陵石碑,我们前行至离石碑不远处的享殿基座下面,从左或右的阶梯都可上至享殿。这座大殿大禹陵地面建筑的主体部分,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当时绍兴知府南大吉邀请学者对大禹陵的位置进行了考证,大禹陵的同时在碑后建享殿三间,遗憾的是在清代光绪年间享殿倒塌直到2007绍兴市文物局对大禹陵享殿进行了复建,重建后的享殿与现存禹庙大殿的建筑风格一致,保持了明建筑规制,即正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的建筑风格进入享殿的正殿里,见正中神龛,供奉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神位正前方按太牢之礼,陈设了43件祭器。两侧墙面配以大禹治水立国的大型彩绘壁画,浓缩体现了大禹一生的丰功伟绩。享殿还另有配殿两座,主要陈列历代的告祭碑文和重建大禹陵享殿碑记。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看完享殿,我们沿着石条铺就的阶梯拾级而上,山道两侧绿树郁郁葱葱,映衬着会稽山,因为没有游客这里显得特别清幽,因为雨后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更觉心旷神怡山不算太高,一共九百多级阶梯,据说每一阶梯都有一个寓意,大约用了20多分钟登上石帆山顶的平台,只见一座基台上耸立着左手持木耜,右手向前伸出的大禹铜像。这尊气势雄伟大禹铜像建成于200121米,重118是大禹治水时亲躬劳作的形象。如果天好的话,站在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绍兴城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浙江记忆——拜访大禹陵(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