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文昌阁,我们移步至座落在溪口潭墩山东麓的小洋房,这座前临剡溪,后倚武山的西式两层小洋房,由澳洲籍顾问端纳于1930年所建,系蒋经国别墅,原名“涵斋”,又称“剡溪小筑”。小洋房的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在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前后都有天井,并有通道与乐亭、文昌阁相通。又因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为“洋灰”之称的水泥,故得名为“小洋房”。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楼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在小洋房的一楼里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在丰镐房后门口的毛福梅,不幸被炸塌的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在报本堂里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
看完小洋楼,我们移步至武岭门,这座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的城门,是进入宛若世外桃源的溪口镇必经之路。1929年之前,武岭门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刻有“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书,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进入武岭门,就是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的三里长街,在这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中,踏进了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故乡。可我们是倒着来到这里,呵呵。离开蒋氏故居的武岭门,蒙蒙细雨没完没了的下着,我们乘坐公交车抵达在返回宁波长途客运站,买好票上车返回宁波。在车上,我仔细回忆这趟老蒋家之行,感觉老蒋这人对家乡的邻里乡亲还不错,也为家乡做过不少善事,但从治理国家看,就是民心向背,最后落得兵败退居台湾,客死他乡的结局。放在今天看,蒋氏父子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绝不出卖国家,决不搞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