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2022-07-18 08:05:31)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离开短姑圣迹”,我们来到码头乘船回到沈家门,出了码头直奔公共汽车站,购买完车票后上车,前往近100公里处的宁波汽车南站,大约行驶了2个多小时抵达目的地。下车后,又购买了宁波汽车南站至溪口的车票。没等多长时间就进站上车,大约行驶了近1小时半抵达50公里处的溪口汽车站。出了汽车站被一位“热心”的出租车司机拦住,经过讨还价以最终以优惠的价格成交。上车后,司机就问我们先看老蒋故居还是先看民国大杂院,我说怎么个意思?他说: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排列在溪口镇一条街上,是蒋介石家族前后几辈人居住和做生意的地方,在这些建筑里,除了丰镐房部分建筑始建于清代,其它建筑都是1929年陆续扩建的。1996年,蒋氏故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评为国家4级旅游景区。民国大杂院是溪口新添的景区,以保护传承清末民初民间传统文化、寓教于乐为宗旨,生动再现了溪口近代的三百六十行、民间老作坊的劳作场景,并融入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江南民间生产生活习俗、民情和文化的特色你们看完大杂院,也就对溪口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专一的慢慢看蒋氏故居。我觉得这个司机推荐的路线不错,就答应他先去民国大杂院。说话间就到了位于溪口镇南侧,背靠笔架山,依傍青龙山,与蒋氏故居景区隔溪相望民国大杂院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类似于寺庙的山门建筑。这座用青砖砌成的大门共有个三门,中间的门上方有砖雕的门额,上面镌刻有“民国大杂院”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左边门额上也有砖雕的匾额,上面镌刻有“博爱”两个金色大字,右边的门额上也有砖雕的匾额,上面镌刻有“共和”两个金色大字。大门的两侧各有一座类似于照壁的建筑,左面的白墙上面写有“蒋氏故里”四个黑色大字,右面的白墙上写有“民国大院”四个黑色大字。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我们购买完门票,从中间的大门进入大院的主体建筑文物展示厅,在室内的7个展示厅里,汇聚和展示散落民间具有晚清、民国时期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用品、生活用品以及民国时期的广大风云人物及蒋氏家族珍贵史料、铜像及照片珍贵物件,让来到这里的人们不仅可以了解民国文化、蒋氏家族文化和儒释道传统文化看完室内文物,来到室外3间大回廊式建筑,白色墙体凸显江南地区典型建筑形式,马头墙上的上翘房檐铺就着比较平整的梯形青黑色瓦片,屋檐下的房梁采用四方云纹的装饰风格,房梁下撑着几廊柱,看起来非常大气典雅在这些建筑内陈列着生产劳作用品剩下的就是多个具有浓郁的民国街坊市井风情历史文化表演和娱乐区。我们走马观花看完民国大杂院,在向大门走去时,看见有几个人在听像是导游的人介绍着什么,我忙走过去蹭听到:这个民国大杂院原来是西游记宫,2007年由溪口七彩江南文化旅游公司和武汉黄鹤楼旅游开发公司联合投资共建了这座以徽派院落建筑风格为背景的民国大杂院。听到这就明白了,回想一下刚才参观的内容,觉得这个景区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呵呵。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走出民国大杂院,前行不远就到了剡溪,这是一条文化史上很有名的河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一说,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比较熟悉的雪夜访戴就发生在剡溪。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晋时住在山阴绍兴)的王子猷(王羲之的五儿子),有一天雪夜醒来,于是开始温酒吟诗,待到雅兴顿生时,他突然想起好友戴安道于是连夜乘坐小船去剡溪嵊州寻访小船走了一夜,才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此时他忽然又转身回家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再往前走就到了横跨剡溪两岸的大桥,站在桥上极目四望,青翠的山峦巍峨壮观,碧绿的剡溪千古流淌,好一派山水画卷加上生态保护非常好的两岸风光,感觉非常养眼。在我们正欣赏坐落在河边的蒋氏故居文昌阁、小洋楼景观时,蒙蒙细雨从天儿降,我们急忙打伞快步过桥来到溪口镇主城区内。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沿街商铺鳞次栉比,最多的店铺是“饼坊”,这些大大小小不下几十家有着各种名称的饼坊,专卖宁波特色食品的千层饼。据说,有着“天下第一饼”之称的溪口千层饼制作始于清光绪四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诸多名号的千层饼店里,各家都有专用烤炉,讲究现烤现卖。卖的饼大都是外形四方,厚约二公分,内分27重叠的薄片,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咸里带鲜,风味独特,食后令人口齿留香,百食不厌。说起有着百年历史的溪口千层饼它的原料以面粉为主,加以芋头粉、白糖、精盐、芝麻、花生米植物油(不用动物油及适量苔菜粉等经过擀面、上油等十二道制饼工序,最后擀成薄片,再折起来的饼贴在黄泥制成专用烤炉上用炭火烘烤焙烘必须十分注意火候,最后制成色香味俱佳的千层饼由于奉化溪口是蒋介石的家乡,蒋氏掌权后很想念家乡特产,便令人专门为他烤制家乡小饼,还不断地请人品尝,这种小饼因而名气日隆,最后竟被誉为“天下第一饼”。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我们买了一些“天下第一饼”打着伞边走边吃的转悠,不一会儿就到了蒋介石的祖传老屋丰镐房为何称为丰镐房呢?在旧时,溪口人有个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排行老三,其房称为周房。在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分家,家族众长辈议论后,嘱咐其兄弟各立房名。从上辈“周房”及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谱名“周秦”),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分给蒋介石的祖房故而名为“丰镐房”。丰镐两字,丰,代表蒋全石一房;镐,代表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这座只有六间蒋氏祖传房屋其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介石1929年扩建。丰镐房的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格局。楼轩相依,廊庑回环,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三个花园,均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桂银桂各一棵,是宋美龄亲手所栽。两旁的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蒋介石元配毛福梅的住所。丰镐房前厅屋顶正中“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雕塑。移步至丰镐房整个建筑中心中堂,也称“报本堂”,这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面书有“寓理帅气”四个字,是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以鼓励他能继承父业,以理服人,统帅万物。两边楹联是蒋介石的手笔:“保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看完中堂,我们移步至厢房只见东厢房走廊上雕“精忠岳传”“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这些雕刻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西厢房雕八仙的群像,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持笛横吹的韩湘子、手执花篮的何仙姑等,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不仅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高超造诣也从中看出蒋介石对这些历史题材的爱好和祈求飞黄腾达,吉祥如意的愿望。可以说,精美至极丰镐房布局精巧、雕塑精致、文化精雅,概括起来都落脚在一个“精”字上。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看完丰镐房,本想去蒋氏故居的玉泰盐铺看看,后觉得意思不大便放弃,直接前往不远处的蒋氏宗祠这座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既是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也是蒋姓宗氏在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涉及蒋氏祖宗祠庙和活动场所的武山庙摩诃殿,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是蒋氏宗祠”,原规模较小,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后由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至于这块牌匾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1930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顺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想了想便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气势宏伟、壮观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相当有气派新祠堂,使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提供了方便,两边厢房,可供十多户族人居住。新祠堂造好,族长请蒋介石题写牌楼匾额当时蒋介石正在看书,当看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拍案叫绝。族长走了进来,他抖着胡子着说:族里老小都知您书法功夫不浅,特来请您题写宗祠牌楼匾额,打扰之处,请别见怪哟”,蒋介石连忙站起,扶他坐下,命人磨墨、展纸,询问道:写什么族长笑道:你满肚文墨,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蒋介石放下笔,倒剪双手在房内踱起步子。走到桌前看到那本《三国演义》,想起书上写着关公的忠、勇、礼、义、智、信,不由眼前一亮关云长的忠孝礼义不就是蒋家子孙需要弘扬的吗他沉思片刻,觉得族人要以为本,只有忠,上对得起国家、祖宗,下对得起万民、子孙。为人者,不可不孝,知孝者,能恭奉先人,关爱晚辈,孝悌弟兄。主意已定,挥笔写下忠孝传家四个大字递给族长。族长一看,连说几声好,忙将题词制成匾,挂在蒋氏宗祠牌楼上方,时时告示族人要以忠孝行事。如今,蒋氏宗祠里,除了摆设着蒋氏家族的历史陈迹外,还展出了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问题图片,台湾历史、海峡两岸关系以及解说文字,形象地展示了台湾问题及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人们了解蒋氏历史的一大景点。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看完蒋氏宗祠,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移步至马路对面的文昌阁别名为“奎阁”。这座建在武岭村口武山南端高处的建筑,始建清雍正九年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有奎阁凌霄之称,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见其楹栋倾斜,破败不堪,出资请他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重建,次年建成一座飞檐翘角两层楼阁式小楼完工之日,蒋介石将此楼取名为“乐亭”,作《五岭乐亭记》描述其美景。但溪口人仍把这里称之为“文昌阁”文昌阁改建后,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1927年蒋宋联姻后,蒋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1939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把文昌阁夷为平地,以后直至蒋介石离开大陆,始终是一片废墟。1987年,政府拨款按原样重建。我们走进文昌阁发现这里古树参天,环境清幽。进入一楼其布局为会客室,上至二楼其布局就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看完文昌阁,我们移步至座落在溪口潭墩山东麓小洋房这座前临剡溪,后倚武山的西式两层小洋房澳洲籍顾问端纳1930所建系蒋经国别墅,原名“涵斋”,又称“剡溪小筑”小洋房的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前后都有天井有通道与乐亭、文昌阁相通又因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洋灰水泥,得名小洋房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小洋房一楼里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在丰镐房后门口毛福梅不幸被炸塌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报本堂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看完小洋楼,我们移步至武岭门,这座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的城门,是进入宛若世外桃源的溪口镇必经之路。1929年之前,武岭门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刻有“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书,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进入武岭门,就是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的三里长街,在这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中,踏进了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故乡。可我们是倒着来到这里,呵呵。离开蒋氏故居的武岭门蒙蒙细雨没完没了的下着我们乘坐公交车抵达在返回宁波长途客运站,买好票上车返回宁波。在车上,我仔细回忆这趟老蒋家之行,感觉老这人的邻里乡亲还不错,也为家乡不少善事,但治理国家看就是民心向背,最后落得兵败退居台湾客死他乡的结局。放在今天看,蒋氏父子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绝不出卖国家,决不台独。浙江记忆——走马观花逛蒋氏故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