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桥南移步几米,就到了始建于清雍正九年御碑亭,这座坐北朝南的建筑,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式。进入错彩镂金,造型独特的亭内,见中间竖有大气磅礴的汉白玉御碑一尊,上面镌刻雍正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碑文,书法遒劲刚健。碑额上浮雕三条栩栩如生的龙,正中顶部一条苍龙盘踞,二目圆睁凝视前方,鳞角五官清晰可辨,形象生动,肃穆威严。龙首下方阴刻篆书“御制”二字,。两侧各雕刻一条小龙,均呈侧身盘旋状,对称分布,龙口微开,侧目向上仰视,拱卫正上方巨龙,都是跟皇帝搭界的物品标配。龙身下方雕刻如意云纹加以衬托。整体看,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碑极名贵。站在此处回望平桥,御碑亭、八角亭和普济寺形成的中轴线将海印池一分为二,隔为东西二池,池西就是长堍拱桥,此桥四隅镂有龙首,据说逢雨时,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飘渺空灵。池东就是我们走过的永寿拱桥。

过了御碑亭,映入眼帘的黄色的影壁墙,上面书“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大字。这是佛教用语,可以分南无和观世音菩萨来解读。南无,应该读作:n
mó,是梵语的音译。梵语或印地语中为:赞美、赞颂的意思,宗教引申意义为:皈依。“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意就是赞美、赞颂观世音菩萨,皈依观世音菩萨。在宗教用语中,表示发自内心赞美诸佛菩萨,由此代表信仰的誓言,是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的话。看完这几个字,沿着影壁前的马路往东走不远就到了多宝塔,不知何原因塔院的大门紧闭,看来我们是无缘近观多宝塔的尊颜了。没办法,只好沿着绿荫步道前行,途中会遇见几座禅林寺院,黄墙院掩映在四季常青的樟树下,显得“海天佛国”独有的清幽静谧,虽然沿路游人很多,我的内心努力在这喧嚣的环境中寻觅一种纯净的平和。
我们沿着景区步道前行,过了紫竹林沿香道路南行,紫竹广植,松柏散布,香道依山势而筑,行人临海而行,渐入妙境。行至叉路口处,见路边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为香客、游人指示去南海观音和观音跳景点之路。再行百余步就到了依悬崖而建的西方净苑山门,这座古朴的山门上额题有“西方净苑”四个大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西方净苑朝拜,而是直接前往坐落在海边的观音跳海石。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普陀山龙湾岗东南濒海处的观音跳景点,此景点是由“观音跳海石”和西方净苑,也称西方庵组成,与洛迦名山隔海相望。我们扶着石围栏顺着曲折的石阶梯拾级而下,下到底就到坐落在海边的观音跳海石,只见这块高约2米的巨大、扁平、倾斜岩石,在海边临风而卧,感觉有点俗坠且止。在岩石顶部有一长约42厘米,宽约15厘米,深陷石面,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清晰可见。由此可见,观音菩萨在跳海时是踩在石面上用力起跳的姿势尽显无余。在石壁上还镌刻有“观音跳”、“灵异古迹”、“到此心善”等题刻。最边上还镌刻有一首题诗来赞誉:观音大士闻思修,洛迦成道驾慈舟。庆云堆里现示迹,万古千秋永存留。这时,导游领着旅游团边走边说的来到“观音跳海石”旁,我赶紧凑过去听听,听到普陀山“观音跳”名字的由来:相传,此石为观音菩萨初开普陀山之弘法圣地,从洛迦山一跃而至时的借力之石;又说此石是菩萨眺望大海,反观自身,修证圆通时所踏之石,故又名“观音眺海石”。站在此石旁,仍能看见菩萨足印沉陷的石面,因其非常特殊,成为信徒来普陀山的必朝观音圣迹之一。旅游团走了,我们站在观音跳海巨石边极目四望,只见附近洛迦遥遥,普陀叠嶂,海映白云游,舟行天地间,真是风光旖旎,令人赏心悦目。不远处的西方净苑梵呗不绝,实乃清修之佳所。据了解,凡来普陀山朝胜的信徒必拜观音跳石,除了此石顶上有观音菩萨的足迹,能使每一个至诚朝拜者都可以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使自己能够获得神秘的加持力,如同释迦牟尼佛的千辐轮足印具有超凡而神秘的加持力一样。我相信这石上的足印凹痕,不仅留有观音菩萨的气息和力量,还有她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品格。从这点看:观音跳,当为朝拜之圣地。
看完“观音眺海石”,我们前往坐落在双峰山南端观音跳山岗上的南海观音景点,朝拜南海观音这尊“海天佛国”的标志性景观。大约走了十分钟来到南海观音大门,再往前行不远就到了位于南海观音广场前的石雕牌坊。这座气势雄伟的花岗岩石牌坊为四柱三门样式,中间横梁上有浮雕二龙戏珠,门柱上镌刻有佛家楹联,牌坊两边各有一座耸立的石雕龙柱。看完牌坊,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南海观音脚下的礼佛广场,这是普陀山最大的朝礼集会平台,因广场十分宽广,可容下很多游客、信徒、居士瞻仰南海观音立像,故被称为万人广场。广场的最南端有代表“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石塑像,与广场东面“六合”铜钟的寓意大致相同。广场正中耸立着高达33米的南海观音立像,其中佛立像高18米,莲花台2米,立像的台基13米,再加上台基下的小山,显得立像巍峨壮观。这尊观音立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双目垂视,眉如新月,面目妙状、慈祥,神韵尽出,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虽然观音立像整体上是采用了新型仿金铜精铸而成,但观音的面部则是用了13斤黄金铸成,因此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既闪耀夺目又慈祥低调。我们走到观音立像脚下,近距离感受观音菩萨的庄严法相。从整体上看,立像的造型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柔、美,形象端庄,线条流畅。在南海观音立像基座内有两层,第一层是功德厅,里面的铜柱上有20幅与观音菩萨传说有相关的画像,还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壁画4幅,和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色为题材的彩玉浮雕。二层的观音堂里供奉着500尊形态各异,各具妙相的紫铜观音像。在南海观音立像下的礼佛广场上有一座香炉,高约4-5米,传说摸一下香炉便可以消灾得福,所以香炉在游客们日复一日的抚摸下也变得光滑发光。广场的四周有石栏杆和观音说法浮雕等。我们转了一圈,大体上有了了解:这尊气魄宏大,雕制精巧,世所罕见的南海观音立像,是刘大为先生受普陀山重兴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长老委托,于1995年主创了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手稿,并得到了妙善长老的指点修正。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历时一年半。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成为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后来,人们又写了一副楹联:“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来纪念南海观音的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