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湖中心的湖心岛上还建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湖心寺”。到了北宋初期,这座寺院改名为“寿圣院”,据说此名由皇帝敕赐。至于当时湖心岛寿圣院的香火有多旺盛,可用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州太守时所写的《游寿圣院》的诗来展示:“一峰潇洒背城阴,碧瓦新堂布地金。落花禅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幽栖鸟得林中乐,燕坐人存世外心。应似白莲香火社,不妨篮举客追寻。”自宋元代以来,居住在月湖周围的达官贵人以湖心寺中心,除了捐助建廊和在寺内办书院,还增建了十洲阁、澄辉阁,使月湖渐渐成为浙东的学术中心和文人墨客憩息和修心荟萃之地。这些风流人物来到享有千年学府,浙东胜地美誉的月湖,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尤其是明代客居于月湖之东的钱塘文士瞿佑,他以湖心寺及周边发生的故事为素材,写下了名著的《牡丹灯记》,给月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随着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宁波人逐步淡忘了湖心寺和《牡丹灯记》,取而代之的是在月湖西岸纷纷大建豪宅、筑书楼。月湖长堤的缓带桥、水仙庙桥、虹桥逐渐变成了月湖街和偃月街。解放前,月湖因年久未加疏浚,十洲只余四洲。解放后,政府对月湖大加疏浚,不仅使月湖旧貌换新颜,而且还恢复了“十洲胜景”与“三堤七桥”的交织相映,美不胜收的娇艳。到了1999年,湖心岛的寺院外迁,将岛上的殿堂改为月湖会馆。当今,虽然月湖公园有诸多的景点,但只有月湖畔的月湖桥、柳汀双桥等仍保持原貌,成为留存千古的文化遗存。









当我漫步于环境幽静,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的月湖之畔时,不经意间看见湖对面有一座四面环湖,水光潋滟,古朴婆娑的学校。细细看去,原来这就是宁波市第二中学。说起这座位于竹州岛上,建校于1912年的学校,即是宁波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也是竹洲创立的第一所正式学校。1927年改为宁波市立女子初级中学,即宁波市立女子中学。要不是清晨,我真想走进这座千年学府,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校看看。为什么说是千年学府呢? 因为这所学校的前身创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浙东理学家,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应王安石邀请,来到郁郁葱葱,钟灵毓秀竹洲讲学,随后开办了竹洲城南书院。这座有着历史渊源和厚重底蕴的书院,直到1954年才更名为现名。为什么我会对这座学校感兴趣呢?因为我老伴的母亲曾经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学习过,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我这丈母娘便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她自离开学校后再也没有回来看看,就让我替她老人家看看吧,遗憾的是学校没有开门,只能拍张外观的照片带给老人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