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忠实:我无非就是一个对文字敏感的农村孩子……

(2017-04-28 17:19:48)
标签:

陈忠实

作家作秀

农村孩子

作家

白鹿原

分类: 陈忠实的人与文
陈忠实:我无非就是一个对文字敏感的农村孩子……


2005年9月,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现场,陈忠实谈到文学创作与天才、天分的关系,已不再强调勤奋坚持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也没有再说柳青那句激励过他的话:“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因为他和柳青所理解的“愚”和当下人们所理解的“愚”意义完全不同。

他说:“作家要有一根对文字敏感的神经。我无非就是一个对文字敏感的农村孩子……”这是他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文学艺术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仅凭热爱坚持是很难成功的。

很多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都给新生敲过这样的警钟: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意思无非是说,靠大学中文系的学习要成为优秀作家是远远不够的,文字工作者与专业作家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如今的教育理念是发展每个人的潜力,发展的前提是发现,发现的前提是个体具有潜力或禀赋,“喜欢+勤奋+坚持”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陈忠实那样的作家。

评论界和媒体总是把陈忠实的成功归结为勤奋坚持,而且过分强调陈忠实天资愚钝,客气一点的说他少点才气,全靠着农民那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才写出《白鹿原》那样的巨著。这种宣传误导了许多人,陈忠实自己也不好辩解,于是以讹传讹,致使很多业余作者以为只要像陈忠实那样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2009年,《白鹿原》创作手记出版,陈忠实在书中谈到自己的创作生涯如何从模仿赵树理开始,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文学创作历程。

他强调“欲望不决定结果”。他说他只是在“手记”中追述了自己寻找过程中的一些零碎的事,却并不表明他已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句子。这大约可以看作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总结吧。


陈忠实谈“作家作秀”

2002年3月,《南方日报》记者问到陈忠实对“作家作秀”的看法,他说:各种排行榜只是评论界刺激文坛而已。他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必要的宣传评介是需要的,但作家作秀总不是好事情。尽管陈忠实不愿作秀炒作,但《白鹿原》之后,特别是获茅盾文学奖之后他却成为媒体的宠儿。2003年6月15日,陈忠实与侯跃文作客央视《讲述》父爱;2005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专题片《陈忠实在白鹿原上》;2005年9月25日,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闾丘露薇对话陈忠实;2006年,话剧《白鹿原》上演后,观众很想知道生活中的原著作者是怎样的人,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邀请了陈忠实;2009年10月16日,央视《读书》播出专访《守望——白鹿原》;在阳光卫视《人生在线》(2007年7月6日)节目中,陈忠实说:人生就是为了承受痛苦。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承受痛苦的过程,当人不再能承受痛苦时,人生也就结束了。在他过去的生命历程里,他坚持把人生的痛苦当作精神财富,承受、咀嚼、玩味,并最终以艺术的形式实现对人生痛苦的超越,所以何启治、李星、李国平、李建军等都曾为他的孤独与痛苦而感叹过。这里列举的只是一部分,还不包括陕西电视台和其他省级电视台的专访、讲座、专题,以及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他的访谈和介绍。

不断地在媒体曝光,或许不是他的本意,但却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读者、观众在阅读《白鹿原》的同时也记住了作家陈忠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