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4-10-29 17:16:51)
标签:

映秀

四川自驾游

漩口中学

震源新村

牛圈沟

分类: 四川自驾游纪行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映秀是去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映秀的土地,我们想去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走进了渔子溪村,纪念馆就在这个村里。路边随处可见震后的遗迹,乱石堆起的一小片相对平整的土地,种着玉米、南瓜等,绿油油的。路边有一处临建房,破烂、肮脏,臭气熏天,门口挂着破烂的棉絮,我走到门前细看,才找到臭气的源泉,原来是几个大大的泔水桶。毛爸和老刘在询问门前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何以住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搬进震后重建的新村,他说国家的政策是好的,村里就不好说了。唏嘘良久,我们无奈离去。纪念馆正在修缮,无法参观。我们还是想到近处看一看。在一个凉亭遇到母女三人,母亲显得有点老。问后方知这位母亲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双儿女,大的今年应该16岁了。震后,她又生了两个女儿。我们问她那住在临建房中的人家,她说新村是按震前的住家户分的,有些人家是震后分家的,按规定就只能分一套住房。想想也有道理,灾后重建,这样大的事,恐怕没有人胆大妄为到敢打灾区人民的主意。两个小女孩活泼可爱,但母亲却表情木讷,我和云钗无力面对她难掩的哀伤,顺着小路到纪念馆去了。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博物馆

新建的映秀镇就在山下,俯瞰之下,羌汉藏三种建筑,布局清晰可现,让人欣慰中隐隐有些担忧,群山环抱中的映秀镇,怎能禁得住土地爷的震怒呢?人在自然中是那样渺小。草芥、尘埃,尚且有迹可循,震前的映秀,震前的山山水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那时,每天在电视机前等待生命的奇迹,可怕的堰塞湖也没了踪影,但痛苦和哀伤却弥漫在空气中。

映秀镇如今已成为AAAA级风景区,看起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我们决定在映秀吃饭,繁荣一下新映秀。一个羌族服饰的女子微笑着招揽我们,看起来就是旺夫相的女子,朴实,殷勤,喜庆。我们随她进入她家的饭店,名曰嘉绒,这个名字好熟悉呀,后来才想起嘉绒乃是古羌族语言的一支。女子说她不是羌族,也不是映秀人,她是地震后才嫁过来的,亲历了映秀新镇的建设,她说映秀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饭菜很可口,量也足。听说通往卧龙和四姑娘山的路因塌方封闭了,我们稍稍有些失望。

店家的母亲是一个干净利落的老人,她建议我们去参观羌寨,附近有三家羌寨,最古老、受地震损坏最小的是桃坪羌寨。老刘很喜欢这个羌族服饰的汉家媳妇,我们撺掇他今晚住在映秀,原本是玩笑话,不想却落到了实处。

因为住在了映秀,我们就去参观漩口中学遗址,工作人员问时我实话实说,说我们住在这里,人家很客气地让我们进去了。事后才知这里参观是要买票的,住宿的游客免票,毛爸很自责。学校主楼前的钟表赫然定格在1428分,那一刻,灾难降临。六层的主楼一侧陷入地下,露出地面的只剩下三层,另一侧露出四层。据说映秀镇当时常住人口4万,8千余人遇难。面对杂草丛生的遗址,43个遇难的孩子让人心紧紧地揪着。数字是多么苍白无情。都江堰带我们的黑导游说他们村地震时一人遇难,村里的孩子在学校上课竟然有六人遇难。

那些小小的脑袋,那些渴望的眼神,活着是多么幸运。在这里,什么名利、恩怨,生命才是无价的,生死之外无大事。这一刻,我们四个人的灵魂也在经受拷问,我们都是教师,灾难降临,如何应对?西安,距离震中很遥远的样子,当时也是书柜被震倒,教室里的灯管摇摇晃晃,孩子们吓呆了。我的孩子震后提起当时给他们上课的老师,一个怀着身孕的女教师,她指引所有的孩子有序撤离,自己最后一个走出教室。每次想起她,我都怀着深深的敬意,她不仅是教师,还是孕妇、母亲。什么叫人间大爱?这位女教师阐释了一切,事后,她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誉或奖励,但她影响了她的学生们。我的孩子一直很瘦弱,迄今他已经为灾区献血三次还是四次。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也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捐钱捐物似乎无法表达他们的爱心,殷红的鲜血才能代表他们火热滚烫的心。每当有人慨叹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时,我就会想到他们,坚信他们有担当,有勇气,有爱心。

漩口中学遗址,实验楼相对比较完整,从窗外依稀可见桌椅和一些设备,窗子上的玻璃有很多还是完整的,据说是震波方向的缘故,造成主教学楼倾斜下陷,损失惨重。裸露的钢筋水泥无言地诉说着孩子们对生命的渴望。从水泥的缝隙中窜出的荒草,张着小嘴,努力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着。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时间:定格在那个不幸的时刻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无言的诉说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缅怀:凝重,肃穆。人们以此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牛圈沟,一个粗陋的名字,听说震源点就在那里。我们步行沿着山里流出的一条小溪逆流而上,看着并不是很远,走啊走啊,总是走不到。中间有几次,我都想退缩了。看看周围,有两队人马与我们不远不近地相跟着,有老师带队,成员有孩子,有老人。路边有一排细细的柳树,遮不住下午的阳光。溪水潺潺,上游比较清,山下的岷江水色灰白,是石灰岩冲刷的痕迹。江水流了6年,地震冲刷的灰烬还没有流尽。当时,泥石流就是从那几座山中涌出来,一个村庄被完全吞没。映秀四面环山,通往外界的桥梁和道路被冲毁,救援人员无法进入。震源点就在三个小山包的缝隙里,我们站在所能到达的最近位置,那个泛黑的洞穴很深,里面的情形让人不敢想象。三个小山包外围的树木都很矮小,有点发黑,发灰,间或有裸露的岩石。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岷江湍急的水流仿佛在诉说着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牛圈沟:这些石头都是地震的遗迹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右边的山谷就是2008年的震源所在地


震源新村建在半山腰,我们跟随一个当地女子的车走进村庄,新村一色的二层木质小楼,村里很清静,几位老人在一个观景台乘凉,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我们把车停在路边,走过去跟他们聊天,他们说起地震时泥石流呼啸而下,仿佛讲着遥远的事情。几乎每个人都有亲人遇难,幸存者对于世界的看法或许跟普通人不太一样,村里除了一两个小卖部,没什么铺面,村人也不像别处的山民那样热情,老刘很想走进哪个农家喝壶茶,只看到一户人家门里有人在打牌,站在门口看了一会,人家很冷淡。毛爸和老刘说这里要有农家乐多好,山上空气很好,很凉爽,到山上来的游人也不少,而且多半是开车来的,因为旅行社没有把震源新村设为景点。自驾游的人往往随性自由,走到哪里住到哪里。新村的人安分闲适,无欲无求的样子。绕着新村走了一遭,原路返回。

映秀,一个精致的小镇。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震源新村:新建的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得很好,就是缺了点烟火气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映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清晨,雨中的映秀,有些冷清,有些苍凉,有些落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丽的新嫁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