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亿小改变,未来大不同——诺基亚的可持续之道

(2011-08-29 11:50:30)
标签:

杂谈

非常感谢主持人幽默的介绍,也非常感谢南方周末能够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所有同行和非同行能够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共同鼓励共同学习,围绕着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那么在接下来的五分钟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诺基亚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我们的实践,我今天分享题目叫做“十亿小改变,未来大不同——诺基亚的可持续之道”。

    因为只有5分钟,所以我只准备了两张slice,大家看到的可能没有讲的那么详细,我尽量讲详细一些。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诺基亚在可持续发展的领域,我们有自己独到的秘笈,称之为诺基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自身的运营过程中无处不在,就是诺基亚自身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

    第二维度是如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让我们所有在社会中生活的人生活更美好,能够对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维度就是刚才讲到的每一个微小的改变我们带给社会的巨大的影响,如何调动整个社会的资源,如何聚集和形成一个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让我们整个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

在这三个维度我们是如何操作,如何进行,如何实践的?

首先第一维度大家可以看一下,诺基亚对于自身,在我们生产、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销售、我们整个对用户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无不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家都知道,诺基亚在北京的星网工业园,我们搭建了最大的一个以诺基亚为中心的聚集了20多家供应链和供应厂商的方圆一公里的生产星网工业园,在这个工业园的搭建之后,实际上我们对整个社会的能源的贡献,对环境的贡献,对供应链的管理的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对社会。谈到我们自身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创造环境、管理供应链之外,我们对自身产品的生产环节、研发、销售,我们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我们所有产品从研发开始就考虑它在未来的生产以及销售、产品走向灭忙的时候,它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否对环境破坏做到最小,对环境的贡献最大,所以我们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所以在从生到死整个环节里面,从研发到供应链的采购,到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到最终产品寿终正寝,

    最近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分别有两个和我们的产品及消费者相关的绿色项目。一个是废弃手机变森林,一个是大家贡献一部废弃手机为我们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儿童贡献一份爱心。我们跟中国邮政联手在全部上百家邮政所,我们设立了废弃手机回收站。通过废弃手机回收,我们同时把回收的所有废弃手机通过第三方的努力再生产再利用。同时诺基亚为每一个贡献这些废弃手机的人提供一份爱心的捐赠,我们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手,制作爱心包裹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儿童们。这样两项活动实际上通过诺基亚自身的努力,也带动了我们所有的最终用户,也让更多的人为他们的社会贡献提供一个平台。

    第二点,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今天诺基亚在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如何通过这样一个环境,通过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努力,让社会有所改变,让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变。首先我们非常荣幸,我们在ICT行业就是信息产业行业,这个行业有先天独到的特点,它能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大家都记得,在10年前甚至更早,当你要出行的时候,你要带上摄像机、录像机、听音响的设备和照相机等等,所以当我们出行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对能源和社会的破坏,到10年后的今天,可能我们就带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实现所有的功能。所以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对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诺基亚作为ICT领域的一员,我们也非常荣幸可以成为对这个行业贡献的一员,我们通过高科技发展,通过科技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对社会投资,我们资助贫困山区学龄前儿童,我们资助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让他们的需求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和关爱,让他们的生活能够像我们所有人期望那样过得更好,这也是我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贡献,这是我们在第二维度做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在第三个维度,当我们对社会作出贡献之后,我们希望所有用户,全球有10亿用户,中国有2亿多用户,如果每一个用户通过我们的努力或者在我们努力的影响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一些微小的改变,对社会环境的意识,对社会环保的理念等方面,我们对社会的整个影响就是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再一次希望和同行和全社会的人们一起,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最大努力,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