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侵还是东进,深圳无法自决的痛

(2011-04-08 14:47:53)
标签:

房产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示深圳至茂名铁路项目,原本横跨珠江的深中大桥变成了东莞至广州南沙,即原计划从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直达中山的“深中大桥”可能“泡汤”,此事立即引发了广深莞网民之间的广泛议论。

 

一部分网友认为广州早已成为与北京、上海比肩的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南方首屈一指的工业中心,税收占全省三分之二(深圳税收大部分为国税,直接上缴中央),因此站在国家和广东省的角度,大的基建项目要考虑对广州有利为原则。另一部分网友认为,东莞是广东乃至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虎门大桥通行紧张日益加剧,为直接解决东西两岸的交通难题,在隔壁的南沙架设大桥也在情理之中。

 

而另一方面,深圳网友已经从公布的这一方案察觉到,在珠三角城市群雄并起的今天,如按发改委公示方案建设大桥,将大大削弱深圳西部(前海、西乡和航空新城等片区)各个优先发展核心区域进一步拓展的潜力。此举亦是继港珠澳大桥将深圳排除在外后,深圳西部承受的又一次利空。

 

由于深圳主政人士中的“本土实权派”,多为原宝安县系统,一直以来“珠江”情结大大高于“东江”情结。历界“下派”的深圳市领导,亦把发展大计全部压在西部,尤其是将前海和宝安中心区合并打造“珠三角核心”的构想,以及未来10年,依赖填海造地,启动机场北片区的航空新城,将之打造为深圳新核心区的目标非常明显。与以上规划对应,包括深圳龙岗及盐田等中部和东部广大腹地,无形中常年被弱化(在轨道交通中,选择了西部走地铁,东部走地上轻轨的方案)。

 

实际上,关于深圳发展“轻东重西”的倾向,早在2003年就在深圳地产业内被广泛讨论争论过,“向东,那里有真正的海”,“国际湾区,比肩全球”这两句方向截然相反的楼盘广告语,正是最好的说明。最后,是西部的南山和宝安,楼价涨幅远超同期的罗湖、龙岗和盐田。

 

笔者常居于深圳东部的罗湖区(近期被定位于国际级金融和消费中心),骨子里确有“亲东”情节。毕竟,深圳最终要真正实现跨越,一要发挥自身优势,二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

 

一方面,粤西与深圳缺乏血脉联系,向西,将直接面临东莞和广州,珠海和中山等传统发达城市的惨烈竞争,而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深圳人口的主要构成来自粤东客家和潮汕地区,对粤东有着天然的亲近情结,事实上深圳对于粤东地区有着长期、极具优势的辐射作用。目前,深莞惠一体成为了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分支,加强深圳、汕尾合作也被列为珠三角发达地区与广东其他地区合作的重要工程。显示,向西对于深圳是没有出路的选择。

 

另外,从深圳人“溢出”置业的方向看,珠海中山仅占10%,东莞占30%,惠州占40%,其它区域占20%,大量房地产开发商涌入惠州亦证实这一判断(仅大亚湾淡水区域就有数十家深籍开发商投资数百亿元,粤东全球候鸟度假地和金海岸旅游风景区亦吸引了数百亿投资)。近年,中石化中海油有数千亿新能源投资落地惠东沿海,正是为深圳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和能源基础。

 

即使从最简单的“风水”原理来说,香港和深圳这两座珠三角最发达城市,其风水根源来自于罗浮山脉,而非来自广州东莞一线的莲花山脉,亦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为避免让城市下一步发展付出更多的土地成本和资源代价,避免今日深中大桥“泡汤”的局面,唯有选择“东进”的助力,而非是“西侵”的阻力。

 

深圳只有前融香港,后连粤东广大腹地,对东、中部原特区外组团整体提升,分别联系惠州和东莞,打造“城际中心”,促进城市化更新、升级、换代,则领袖粤东的梦想不难实现。进而,深圳可依托粤东广大的腹地,众多的人口,丰富的海岸自然资源与新能源条件,完成从全国性经济城市向世界级大都市的华丽转身。但愿,向西和向东,都是出自深圳人民自主的选择,而非是一场不能自决的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