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俗话说大难过后必有大运,2008年10月国家连续出台鼓励房地产消费政策,给“套牢”之中的开发商和投资者出货机会,到2009年底,绝大多数开发商不但收回全部投资本利,手中还握有大量现金。
因此,从09年中开始,全国“地王”出现的次数和拿地成本高得前所未见。管理部门为控制风险,尤其为控制国有资本大量涌入泡沫巨大的开发领域,才又一次180度政策转向,包括:央企退出和严控购房消费信贷条件等措施。
4月14日以来的调控政策力度,较07年及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更为严厉,更有针对性,且没有缓冲周期。这提醒我们,不能盲目只看到地产行业利润率高的一方面,任何时候都要充分评估市场和政策风险因素。
一个是对于此轮楼市调整周期的判断,我认为起码要到年底才会结束。从经验看,2007年“927”政策以二手房税费政策,定点打击炒楼行为,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到2009年3月份楼市才回暖,调整周期长达18个月。本轮调整周期处于全球经济探底回升阶段,时间应该较上一次缩短,即使考虑到二季度末的“加息”因素,今年12月份整体成交量必然回升。
其它原因:
一是4万亿投资计划不可能中途而废,去年7.5万亿及今年一季度投的1.5万亿信贷规模前所未有,其拉动经济作用从滞后性看就在今年下半年;
二是国家要对物业征税,如果房价和交易量持续低迷,那么这个税收政策很难出台。
另一个是对价格方面的判断,笔者认为统计均价的降幅会较市场预期大,起码要下调20%-30%,才能达到政策调控目标。原因在于:
一、符合房贷新政的客户群,其实与经济适用房目标群体是一致的,目前水平的房价只有向下调整二至三成,才可能抵消收紧信贷的实际影响,吸引刚需购买。
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里深圳市场化程度最高,所以价格敏感度也最高,有条件购置新房的基本都有过购房经历,收紧“二套房”政策对深圳成交量的打击影响最大。加上检验调控政策的标志就是价格下跌幅度,所以下跌幅度应该不会太小。
最后,这次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全面收紧,对行业来讲是一件好事。房地产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宜居生活需求为根本,应该属于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包含有很多创新、新科技、新服务的应用,否则无法拉动其它基础产业的发展。而现在却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次政策调控,对于许多浮躁之中的房企经营者是又一次的警示。当泡沫逐步消减,心态沉淀下来,熬过这一次“严冬”的企业,将是更具有经营软实力,产品更具竞争力的专业公司,行业才能更理性、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