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下的住房价格令几乎所有家庭难以承受”。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部长姜伟新2月23日上午,面对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带领的住房保障专题调研组座谈时提出的看法。
民建准备的全国“两会”提案主题是“解决普通工薪阶层住房问题,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原因是从去年开始,中央加大对廉租住房的支持力度,地方上也开始出现了廉租房建设热潮。但民建在调研中发现,如果廉租房集中建设可能造成社会隐患,一些地方的经济租用房出现“抗租”现象。还有的地方在资格认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仅仅依据一张单位的证明,就让一些实际月收入6000多元的人也住进了廉租房。
“一些原来享受廉租住房待遇的人现在收入改善了,怎么让他们退出廉租房,也是个问题。”对此,住房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表示正在研究制定《住房保障收入线划分指导意见》,指导地方根据保障能力和保障需求,合理确定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对象的收入线。
显然,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未来还有漫长的求索之路,短期内解决不了家庭购房难问题。而从2007年国内房价开始较大幅度上涨时,曾有几个城市提出以行政手段干预房价的想法,有的城市还付诸了行动。在2008年元旦前一天,姜伟新在“全国建设工作会”的讲话中,明确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做法提出不同看法。2008年“两会”期间,姜伟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不同意楼市拐点说法”。
“几个月前,江苏建设厅配合物价监管部门,对过高房价提出价格监管措施,引发了社会争议,对此我们认为,在南京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时候采取这种临时措施,我们表示理解,但如果长期采取这种办法,就要研究。”
姜伟新的理解是,房价问题不仅仅是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还有人们心理预期问题。中国人口很多,都预期房价要涨,就不应仅从供给和需求来研究房价的问题。
姜伟新当时就提出:
在住房政策体系上,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廉租保障住房的范围,开始时不能划得很大,但这个比例划到哪里最合适,是个挺难把握的问题。姜伟新提出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的供应,帮助那些既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没有能力进入市场的家庭解决住房。此外还要多种途径改善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的环境整治。
但是,自2007年8月姜伟新到任建设部,就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至今,还未曾针对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作出重大规划或调控政策。
从1998年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拉动房地产投资以启动消费,到国内多数城市房价快速上升(仅北京房价近几年平均年上涨幅度就超过了10%),房价问题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的十年时间,政府始终没有解决好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之间协调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于是,在保障性住房紧缺,商品房却开始大量积压,滞销的今天,房价大起大落才会对国民经济和房地产投资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
高房价会造成家庭购房难,低房价又会打击商品房建设热情,而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又问题重重,三个问题之间的连环套,短期内看不到破解的迹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