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梦越痛苦?”
一个年轻人因为梦想消失了,因为他的痛苦难以排解,这个年轻人叫罗炼。24岁的他喜欢读庄子,5年前,带着梦想南下广东打工,先后辗转于珠江三角洲,做过保安、油漆工,跑过太阳能和房地产生意。2008年9月14日中秋节,在家具厂做学徒的罗炼在月饼盒里,留下一纸手写字条后,悄然出走,至今不知所终。他在字条里写道:“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
罗炼的出走引起了社会的共鸣,众多名人纷纷通过《零点锋云》节目组表示了他们对罗炼和千千万万与罗炼一样“越有梦想越痛苦”的青年群体的关注。

著名作家 毕淑敏
罗炼你好,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此时此刻,有很多和你一样年轻的年轻人不能回家,可能在外面还在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着。我会觉得,其实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最大的动力。抓紧时间,按照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一些光明其实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我们。

外交学院院长、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吴建民
罗炼应当看到世界很大,中国很大,前途是美好的。一个人,就跟一棵小树成长过程是一样的,碰到各种各样的磨难,这个是人成长的一部分。不要有一点磨炼就经受不住了。我相信经历过这一肚子磨难,你会看到人生是非常美好的。孩子回家吧,爸爸妈妈都在等你,不要有一点困难就受不了。若干年回头一看,你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挫折。所以我想经过这个挫折,你会变得更加坚强。

万科公司董事长
王石
我们现在不能光是追求一味的个性张扬。咱们有一个上限的底线,我们的天花板不是个性的天花板,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在凸现的同时,都应该有把握。我指的天花板不是指的无所顾忌的个性,而是指我们对整个社会的一个人文道德的精神。我们的道德,伦理,我们的社会责任,要在一个天花板之下,我们不能说无所顾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人,毫无疑问是要有自己的追求。罗炼离开家了,在外面飘荡。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漂泊感,都有一种飘荡的冲动。但是我们在外飘荡之后,不管是我们今后要做什么事情,依然需要一个家,需要家的温暖和家的归宿。在我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对外面的寻觅之后,我们回到家有一种踏实感,同时可以把我们思想和精神情感集中起来。罗炼还是应该回家的。我希望他能够尽快的回家,或者在家里找到一种更加踏实的,更加温暖的,更加宽广的一种人生感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文学理论家
钱理群
其实跟罗炼一样,很多留学生刚到国外的时候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华侨身上有一种鲜明的本土意识,那就是中国意识。我认为他们应该象华侨一样,用对祖国的热爱去看待自己的根。你究竟对哪一片土地充满了好奇,欢乐与幸福感,你就应该把根扎到那里。罗炼的出走并非他个人的问题,大家同情他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罗炼的问题是不是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问题。我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能否想一想,我们熟悉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吗?

《生活》杂志联合出版人、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
许知远
过去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给他们提供崭新的机会,从农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这么一个跨越的过程,中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对一个成功者来说,他是有很多这种全新的体验的。但是在过去三十年里,我们可能对于成功的新体验的描述太多了。至于那些没有体验这种成功,而被这种眼花缭乱,丧失掉自己或者失去了自己声音的人,实际上是很多被屏蔽掉了。过去20年,很多罗炼这样的声音,但是我们没有人去关注这些东西,他们好像被作为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作为齿轮上的链条上的一个轮子,不断地运转,却没有人考虑到他们的感受。
其实某种意义上,罗炼可能是一个经济成功的中国,背后的一个社会失败和教育失败的中国的一个反映。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陈志武
现在正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间,很多人有很多的失落感。有这些失落感的同时,我们必须给自己更多的提醒,也许生活的意义就是如此,就是不断去看到、经历、碰撞不同的东西,而不仅仅每天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东西。生活的意义,应该要超出这种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和形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颐武
我觉得一个年轻人来说一方面你要向社会去要求,多关爱我,多关注,这个我觉得是应该的。社会也应该更多的给年轻人关切。另一方面我觉得,凡是还得靠自己,社会只能给你一碗粥,一个床来睡。不能说社会把你一切包起来,让你有个美好的未来,美好的未来只能靠自己去创作。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 李敬泽
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梦想,但是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有能力,明白什么是梦想,什么是我现在的生活。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仰望着,遥望着我的梦想,向着那努力,但是我不至于说,要让那个遥远的梦想,来破坏我现在的生活。真正的幸福永远是在我们的梦想和我们实存的生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梦想要照亮现实。而不是说梦想毁灭现实。
鲁迅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何振邦
理想,只要心中有理想,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理想很可贵,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但只要你坚持去做,是可以达到目的的。不要以为你暂时没有达到目标你就灰心了,只要你去艰苦跋涉,就可以走到你理想的终点,就可以达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