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莆田县志》上涵江白塘的那座桥和那个村

(2022-03-13 21:25:10)
莆田末科进士张琴编著《民国莆田县志》的“外侨传”第一位“华实”记载有“修筑玉塘桥”(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卷三十三第808页)。涵江区白塘镇柯塘村有座桥方言称为“柴桥头”,桥边里有块碑记亦刻有华实与玉塘桥,恰可与之对上。
《民国莆田县志》卷三十三
碑额为双龙浮雕盘绕,中间从上到下刻有“中華民國”。碑文最上方正中间刻着篆书“重脩倡建两橋”,下方最右侧刻着“重脩玉塘橋及倡建興福橋記”。
兴福桥(碑在树下)
兴福桥边的碑记
碑文刻着:“时英医博士华实在莆有志兴修水利公益之事,遂以是举请。华君慨然担任,慕资重建。”并将“华实”列为董事的第一个,可见这位洋人在修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实(1881-1963年),汉名华秋庄,英国苏格兰人,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来莆,宣统三年(1911年)任圣路加医院院长兼校长,1926年回国。华实治病救人、创建莆田红十字会、组装涵江第一艘汽船、修建木兰陂、修筑郊下、南门、玉塘诸桥,深受百姓赞扬。
圣路加医院前身系1896年英国基督教圣公教会创办的莆田第一家西医院——“兴化圣教医院”,1912年改称“莆田圣路加医院”,1953年改名“莆田医院”,2003年升格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那么碑记中的玉塘桥和兴福桥又在哪里呢?
自民国壬戍(1922年)开始,“圮者修之,俾复旧观,仍名玉塘桥。木者易,而石之,名曰兴福桥。”民国乙丑(1925年)结束,葭月(农历十一月)立碑,前后耗时三年之久。一座将木头更换为石头,命为兴福桥,这和图中正中间桥墩刻有“興福橋”三个字相吻合,原来口口相传的“柴桥头”就是兴福桥,陪伴着村人迎晨光、送夕阳有近百年了。
柯塘桥
那么另一座当年修建坍塌毁坏、恢复原样的玉塘桥又在哪里呢?从村人口述中得知,该桥在1978年建柯塘桥后予以拆除,遗址离柯塘桥三十米。
村名缘起
据方明坚编著《涵江村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118页),柯塘的村名源自吴兴筑延寿陂斩蛟龙而亡的传奇故事。相传唐代吴兴筑延寿陂,这是莆田人民向海要田,开发北洋平原的开始,也是福建最早的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工程。当时海水上涨淹田,山洪暴发冲陂,人疑蛟龙作怪。吴兴持刀跳入水中,与蛟搏斗,多处被咬伤,鲜血淋漓,仍奋力斩下蛟头,与蛟同毙,其肝肠流到之处取名“柯塘”(莆田方言“柯塘”与“肝肠”谐音)。
柯塘桥远景
村内河道纵横,村外田畴井然,阡陌如织,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村民姓氏以黄和蔡为主,黄姓居住角落统称“前至”,和莆田方言“先到”谐音,黄应为来村定居的第一大姓。
村黄氏族谱
从村清末黄氏族谱看,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用举公从珍田(现秀屿区平海镇赤坡村)迁至柯塘定居。1562年,倭寇攻陷兴化府城,莆田现在过年贴白额春联、正月初二不走亲、正月初四(初五)做大岁等春节习俗均是为了铭记这次倭寇之乱。
想不到一个普通的村子,竟然与洋人院长、倭寇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简介

木可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于莆田涵江一个普通的乡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后,离开故乡,在外谋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