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机构年底大肆圈钱拖累股市
(2011-12-22 11:53:18)
标签:
财经宋体新股发行中国平安股市杂谈 |
分类: 股市分析 |
现在征集投资者买中国平安股票后亏损的经历,将您的经历发送至1972924191@qq.com,我在本周日的节目中与投资者共同探讨平安再融资对A股的影响。希望大家发送您真实的经历,我会在节目中解答。
在周边股市一派大好的情况下,股指周三临近收盘时刻恐慌跳水。周四早盘大盘再次低开,要知道,这可是在全国社保、地方社保都准备入场,QFII也是即将扩容,等等诸多利好消息释放的前提下出现的现象。
A股因何再次下跌
如果了解完昨日的晚间消息之后,所以的困惑就会迎刃而解:一方面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 2011年12月19日接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也向监管部门申请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已获银监会批准,目前都在等待央行的审批。此外,深发展、杭州银行也分别公开表示,已经提交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中国的银行股有个无底洞,谁都不知道这个洞有多深,年年圈钱朝里扔,仍然还听不到一点动静,类似农业银行这样的新上市公司,数百亿资金刚到账,就急切抛出再融资计划。金融危机里,美国银行资不抵债的解决方法就是宣告破产,中国的银行发生危机的解决之道就是向股民、基民伸手,而且,这个血盆大口何时能够填满?另一方面中国平安宣布再融资计划,导致21日的股价大幅下挫,进而拖累整个市场恐慌性下跌。这让人想起了2008年股市下跌的初期,也是因为中国平安以及浦发银行传出巨额的融资计划,投资者以脚投票,大盘出现了飞泻的走势。而那时是熊市的起步阶段,可以说他们的融资行为促使大盘转换为熊市步伐加快。但不管怎么说,都意味着向市场中抽离资金,对市场的流动性构成威胁。
把这些数据加起来,银行、保险业2012年度里,在市场融资圈钱规模又将不会小于2011年的数额,这个数额有多少?大概算一下,2011年银行、保险业在股市圈钱规模是6500亿样子,占据了两市总融资规模的7成,创业板、中小板的IPO规模和金融股的圈钱规模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市场需要休养生息
金融机构在年末集中大规模融资,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不得不令投资者怀疑,这些机构是否出了问题,正如国外研究机构指出的那样。他们融资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资本金,而更多是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现在银行需要靠发债来进行放贷,而非是利用自身的存款规模来做。这显然就在向市场表明商业银行的存款出现了短缺,从这方面讲,商业银行为什么业绩那么好,而在市场中始终没有上涨行情,现在可以解释了。现在的市场已经到了对上市公司无止境的融资表现出厌恶的情绪,管理层此时应该暂停新股的审核与发行,让市场自身恢复本身的元气。市场可以说是闻“融”色变,尤其是对大额的融资更是忌惮。现在中国平安向市场抛出了融资方案,投资者也只有选择卖出,避之不及。
证券市场需要休养生息,就像一块田,他需要不断的施肥,科学的耕种才能长出好庄稼。而现在的市场就像原始社会那样,尽量从土地中获得粮食,而没想过给他浇浇水、施施肥。正如一位股民吼到的那样,“内地人就好骗吗?”市场不反对融资,但也要选择在适当的时机,不能总是向市场撒盐巴而不给药治。现在这么多融资计划的抛出,甚至有媒体报道,2012年将是我国融资的高峰。如果真是这样,除非市场一下子涌进很多资金,大盘将会持续低迷。
不过,市场一方面受到恐慌情绪导致市场步步杀跌,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在不断的对市场的投资情绪进行拯救。近期继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长期资金入市之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昨天在《201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时也再次表态建议将地方养老金收上来,一部分用于股票投资。而象征国家队的社保基金上周五向国内拥有社保偏股类组合的基金公司增资,每家基金公司委托管理的每只偏股类组合获追加资金五个亿,至少百亿新增资金注入社保偏股类组合。虽然百亿社保资金规模并不大,但社保基金以往精准的大市判断和节奏把握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其增资入市往往被视为股市转好的风向标,市场已不断接近底部,长期投资价值愈加凸显。
必须进一步纠正制度性弊端
中国企业上市激情并未因股市“愁云”密布而停滞。据有关报告显示,A股2011年全年IPO融资总额仍将达到2820亿元,在全球主要市场当中再度名列前茅。与上市火爆的景象相反,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却“惨不忍睹”:今年以来上市的企业中超过六成仍处于破发状态。但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明年上半年,A股将迎来一波扩容高峰。
纵观A股市场,IP0、再融资、大小非套现不断从股市中“抽水”,企业为上市,粉饰业绩、包装项目,只要忽悠来钱,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基金公司名为代客理财、“专业投资”,但不论投资人亏损累累,管理费却是一分不少。若不重审A股市场制度性缺陷,实质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养老金入市效果难以保证,甚至有可能成“唐僧肉”。长此以往,A股市场对投资者吸引力越来越低,这也是这两年活跃资金大量分流到行理财产品、黄金白银、艺术品等另类投资渠道的原因。
股市救市要有实质性的措施,没有实质性措施的救市,通常都是一种短期行为,其救市的效果有限。比如,市场常常提及到了汇金增持救市,这其实并不是有效的救市措施。如今年10月的首个交易日,汇金公司动用1.97亿元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大行股票。但其作用不过几个交易日而已,随后股市又进入其自身的轨道。毕竟汇金增持资金有限,而且并没有解决股市的任何问题。所以,要救市就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措施。
这种实质性措施当然是对症下药的措施,其重中之重就是要限制扩容,其关键又在于叫停新股发行。目前股市的下跌,虽然宏观因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关键之处在于市场扩容太快,IPO、再融资、大小非套现对股市抽血严重,从而造成股市重心的步步下移。虽然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股市下跌与扩容无关,但这种观点显然是对客观事实的违背,甚至连最基本的供求规律都不遵从了。股市救市不应该被这种错误观点所误导。
之所以说叫停新股发行是救市的关键,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让救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救市,而不是“救发”。如果救市而不停止新股发行,那么这种救市其实质就是为新股发行服务的。如今年10月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其目的不排除是为中国水电上市服务。二是叫停新股发行可以减少股市失血,使股市得到喘息之机,这也有利于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三是叫停新股发行有利于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变。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已沦为赤裸裸的圈钱制度,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使新股发行回归到理性融资的轨道,这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放任新股发行将圈钱进行到底,那么中国股市将很难走向健康发展。A股需重审制度性缺陷,政策上还需拿出更为有利的措施出台,减少股票供给、暂停上市公司再融资、“喊停”限售股解禁等,还以A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