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代国民车之精髓

标签:
双辕车黄包车夏利黄帝上海汽车 |
据相关记载,追溯到古代名车,黄帝发明的指南车应该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国民车了。这种车根据磁场原理无论经过多少左转右弯,都不会迷失方向。
在周代,马车不仅是王公显贵出行游猎时代步和炫耀身份的工具,还是战争中主要的“攻守之具”。
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尤其是及至西汉中晚期,双辕车开始逐渐普及。
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了独轮车,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发明,且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开始,轿子逐渐流行,客观上抑制了载人车辆的发展,但在当时,着实成为了最风靡的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
1873年,黄包车从日本传入上海,故又名东洋车。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有汽车、电车等较先进的交通工具,但黄包车仍然是都市交通的主要工具。
抗战胜利后,随着三轮车的出现,黄包车也渐渐退出了历史。三轮车是依据黄包车改制而成,上世纪50年代风靡新乡。
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逐渐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它给原本苍白的生活带来了浪漫元素和对时代的憧憬。因为自行车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人们“交通基本靠走”的历史,也装点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
自从1984年天津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的技术,生产出首辆大发面包车以来,该车的空间宽敞、运输能力强等特点就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出租车也大范围采用了这款车。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夏利轿车以其出色的性能成为当时的商用车和少数富人的私家车,一投产就初具规模,年产3万辆仍供不应求,迅速驶进了北京、上海、广州的大街小巷。夏利作为中国第一款家用轿车,在驰骋市场的二十多年里,以良好的口碑、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近180万辆产销量称雄市场,被誉为“经典国民车”。即将上市的夏利N5在延续夏利三省理念的基础上,在外形、动力、内饰、底盘和安全性方面也都进行了全新升级,它是否承担起续写夏利经典国民车的辉煌使命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