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锐与新飞度——硬派与“圆滑”的对垒

标签:
杂谈 |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里,硬派角色与圆滑人物的角力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比如在那部刚刚创下央视收视率新高的《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导演残忍的安排了一个悲情结局,让我们深深记住了顺溜这一人物。但是陪伴顺溜成长的还有一个性格与之截然相反的人物,他就是翰林,一文一武,一个坚定执着,一个左右缝源,映衬的恰到好处。
同样在去年热映的《士兵突击》中,导演在塑造许三多这一硬派的人物形象同时,还把大量的情节用在了成才的身上。一个直愣,一个圆滑,对比鲜明。再远一点,《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可想而之没有和绅的纪晓岚就显不出其慧黠,同样没有纪晓岚的和绅也显不出其可爱。
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也是典型的中庸文化表征,彼此制衡的博弈不仅频频出于影视剧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中,甚至已经感染到了汽车市场,晶锐与新飞度便是A0级市场硬派与圆滑两种性格的对垒。
说晶锐的硬派,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它的外观。时下市场上流行的小车中,大抵都走的是圆润饱满路线,迎合大众的口味。但是晶锐偏偏喜欢个性,喜欢特立独行,一改乖张可爱的风格,几条简洁的线勾勒出一个棱角分明,四平八稳敦实厚重形象。相比之下,新飞度要时尚动感得多,一改老款方盒子的外形,加上几件艳丽的外衣,新飞度一下便征服了消费者的眼球。
这便是圆滑者的长项——揣摸人心。正因为谙熟人心世事,新飞度不仅在外形上大做文章,在空间上更是极尽其所能。这款“史上最大号”的飞度,在老款已经把微型车小中见大的特点挖掘到了极致的基础上,向几何空间开刀了。空间把主要的力量用在了消费者最需要的点上。轴距增加50mm,宽度增加20mm,导致的结果是新飞度的车内宽敞程度已经可以越级去和不少的A级车比较。
在这方面晶锐虽然不像新飞度那样空间过剩,但是作为硬派角色总不能因此而成为对手攻击的软肋,所以晶锐致力于突破一个欧系小车只坐前排的怪圈,测量晶锐的后排腿部空间数值,跻身A级车也是绰绰有余的。另外晶锐较之前一代,增加了47mm的高度,使晶锐的头部空间值也进入A级车行列。
晶锐
新飞度
当考虑完外形和空间后,动力就会成为人们选择车型的重要标准。虽然新飞度是个圆滑派,但并不能说明圆滑就等同于没有实力,在现代社会圆滑已经不再是一个贬意词了。新飞度的实力就正好体现在了与它标榜的运动风范的动力性上。老飞度1.5L发动机实现的最大功率79kw,在A0级小车中算顶级了,但是新飞度不满足,让最大功率升到了88kw,与福克斯1.8L相差无几。
如果只是简单的比数据,晶锐似乎还有所不足,1.6L发动机能实现的最大功率只是77kw。但是遗憾的是,新飞度的这种越级功率并不能在行驶上表现到位,动力仍然是中规中矩的家用小车体现。这便一个圆滑人物的作为,人们都有求大的习惯,应和着这种心理,新飞度可以把功率调校到一个很让人满意的值,但是这个值的实现只能在6000转以上才能获得,在日常行驶中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它还因此失去了日常行驶最需要的低速扭矩,相比之下晶锐的数值要更加务实一些。
新飞度的最大功率虽然无用武之地,但并没有让自命的运动小车名不符实,其底盘的调校让新飞度较之上一代有了更清晰的路感,而且避免了车身的侧倾,转向系统的变化让它有了指哪打哪的服从性。 即使是这样,在操控性的对比上,欧系车强于日系车的定律还是没有被改变。大众车底盘的硬朗是公认的,甚至有人认为太硬而损失了乘坐的舒适度,晶锐吸取了民意进行了改良,试驾过的人应当能明显的感到其电子助力转向比新飞度的更加轻柔。
此外晶锐采用了激光焊接、车身多处使用了不等厚的高强度钢,晶锐不仅要实现良好操控性更要保证这种实现的安全性,可惜这些都是那么容易感受到的。但是能用眼睛看到的,晶锐可以说是做到了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这本是圆滑者的强项,却输给了强硬派。在舒适性上两个都有电动天窗、合金轮毂。但是晶锐比新飞度多了底盘封塑料,定速巡航,后视镜加热、雷达辅助泊车系统、电加热座椅和无骨雨刮等。
在安全方面,二者都配备了ABS防抱死和EBD系统和前排正面、侧面4安全气囊以及前后雾灯。新飞度配备了BA刹车辅助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提供足够的制动力。而晶锐相对来说要更加丰富,MSR和CBC弯道控制系统使得车辆在弯道和湿滑路面上能够有更稳定的表现。同时晶锐配备的碰撞自动解锁和切断燃油显得更加全面和周到。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相同配置下,晶锐的车窗具备四门一键式防夹手功能,新飞度采用的则是最普通的四门电窗,这些小细节体现了厂家在设计理念上的不同。晶锐高端小车的定位更显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