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那只命运多舛的猫

(2010-11-05 20:32:42)
标签:

胡念邦

野猫

家猫

遗弃

楷体

杂谈

     http://s12/middle/515b20fdt944eb243e2cb&690



                  ——读胡念邦《一只愤世嫉俗的猫》

在报纸上偶读到胡念邦先生的《一只愤世嫉俗的猫》,颇生出一些感慨。

胡先生曾经误以为,野猫与家猫,区别是不大的;直到那一天,这只家猫进入他的视线,它才发现其中的差异。“这显然是一只刚刚被抛弃的家猫,是一只大猫,虎皮花,颈项上系着一根五彩丝线。它一看见人来,就急忙靠上前,蹲伏在人的脚下,期望得到抚慰”。

而之前他在自己居所不远的山崖下,曾经饲喂过野猫,其“目光阴沉、犀利、警觉”。

这只家猫虽然和其它野猫一样,依靠胡先生和好心邻居们的剩饭剩菜接济,但它却“决不与那些野猫为伍,丝毫也没有与它们进行身份认同的意向,它总是离它们远远的,表现出一种天生的疏离”。

如果先有野猫在那里吃食,哪怕只有一只,它也不过去;野猫吃完都离开了,它也决不去吃剩下的。这只曾经与人一起享受过生活的猫,好像在有意表明自己的高贵身份,对它来说,混迹于这些野猫中间,大概是一种奇耻大辱吧”。

它不像那些野猫,一看到送食的人来就兴奋地喵喵直叫,尾巴高高翘起,直奔放食的地方。它总是郁闷地蹲在一边,等人分给它吃。它吃的很少,应该是吃不饱,可它一直就那样,宁愿饿着,也不改变自己。它越来越瘦,眼神中充满了阴郁和嫉恨……好像它沦落到这步田地是我造成的,它一定是把我当做人类的代表来对待了….”

它实在不能算是精明的猫,但胡先生看来,却胜过了那些“赏口饭吃便乐而忘忧的野猫。尽管同处一样流落的境遇,它也要高傲地把自己与野猫分别出来,它不忘自己的身份,强烈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把尊严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要。那些貌似家猫的野猫究竟缺少一种什么元素,让愤世嫉俗的猫如此蔑视而不愿视它为同类呢?”

后来这只家猫怀孕分娩了,一下子生了6只小猫,在他妻子悲天悯猫情怀以及不能见死不救的劝谕中,胡先生把这只猫和它的孩子们放进了自家的卫生间。

……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决不与世界妥协的猫,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变得非常美丽,它的目光不再忧郁,眼睛变得又大又亮,单纯而清澈。它不断地转着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而又安全的空间,脸上的悲苦和怨恨完全消失了,洋溢着无以形容的温和与慈祥。那种安适文静的眼神,只有经过了风雨跋涉终于回到家的人才会有”。

它的自尊心依然强烈,表现出有节制的教养。“它渴望到客厅里来,卫生间的门半开的时候,它会试探着向外走,它出来,很自觉地呆在狭小的走廊上,绝不越雷池一步。好像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处处担着小心。有时它忍不住走进客厅,我只须轻轻地哼一声,它便立刻收回脚步,顺从地退回去…..”

两个月后,小猫断奶,可以独立生活了,胡先生不再喂养它们了。他联系好了一个专门收养野猫的慈善人士,送了过去。“一进屋子,就像是进到了流浪者的集中营,四周弥漫着一种诡异、不祥、动荡不安的气氛。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无声地活动着几十只野猫,有些残疾的猫在窗台上、破沙发上蹲着、趴着、站着。很少走动,猫的生命里固有的那种勃勃地生气已经丧失殆尽”。

“所有的猫都悄然无声,所有猫的动作都是慢动作,我们如同置身于一部无声惊悸的电影的慢镜头里,只觉得四周不是肉体的猫在行走,而是漂浮着从猫的肉体里逸出的灵魂。我非常失望,非常后悔……”

“还是解开绳子…..”

“我一直没有去看望送出去的那7只猫。收养人在电话里说,那只母猫非常凶,吃独食,没有猫敢靠近它;它也不与人亲近”。

“这早已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毫无疑问,在度过那样一段如梦一般短暂而温馨的生活重回世界之后,这只卓尔不群的猫更加愤世嫉俗了。”

 

原文较长,我尽可能的引用,以使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知晓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它害得我一整天都在胡思乱想,思来想去的,也没有最后想明白。

这只猫无疑是不幸的,它被曾经的主人遗弃,沦落为一只野猫;更为不幸的,是它再次被遗弃。尽管这后一次遗弃,严格地说,只是更换了生活空间。它还是被人饲养着,不必自己去寻找食物,过那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流浪生活。

对于这后一次的被遗弃,假如换成别的野猫,感觉和反应会是大不一样的;但遗憾的,它是一只“愤世嫉俗”的猫,是一只有尊严,有教养的猫,因此,注定它要再度为此付出大的代价。

我想,它为什么不选择其它野猫的生活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呢?当然,要是那样的话,也就没有后来这离奇的故事了。

我一度很生气于它的旧主人,这样一只有教养、懂礼数、有尊严的猫,为什么要把它遗弃呢?作为家庭宠物,它曾经被十分喜爱,“百般娇惯于一身”。不然,它也不会有后来的高贵气质,一身的傲骨了。

也很生气于再度抛弃它的胡先生。您既然做了善事,动了恻隐之心,为什么不从善而终,却要中道见弃呢?这样一来,对它的打击便是双重的,甚至是致命的了。

不再“与人亲近”了!是的,它应该是彻底绝望了吧?“哀莫大于心死”,此时此刻的它,那只高贵的猫,心如死灰,已经不再对人类抱什么幻想了。

 

在很久以前,年轻的我曾经在文学刊物上读过一个电影剧本,说有一个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满腹锦绣,而且长的娇艳无比,花容月貌,是方圆百里公认的美女。这一天省城的父亲派人来接女儿去他那里,结果在半路上,被土匪给劫持上山了,当晚便发生了令人发指的不幸。她被多个土匪玷污了,求死不成,苟活不愿,肉体和心理遭受了双重的打击……

当然这可能是个虚构的故事,就连胡先生的这只不同寻常的猫,也可能是虚构出来的,但我却是当真了。我曾经好长一段时间,为那个女子的厄运遭遇而耿耿于怀。好比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之下含苞待放的蓓蕾,在它生命最为靓丽璀璨的时刻突遭变故,狂风暴雨骤来,顷刻间落红遍地,伤痕累累了。命运,只能是命运在捉弄;让你先享受生活的甜蜜,再让你品尝生活的苦涩。我觉得,这命运真的很残忍。

让最纯洁最美好的人被一群最丑陋最残暴的人蹂躏糟蹋,它让读者的我不能无动于衷,却又无可奈何。这个破故事,真后悔读了它…..

 

然而时至今日,我再读类似故事的时候,却不在懊悔了。可能与年纪、与经历有关吧?我已经知道,命运是难以琢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也不以猫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我还知道,不仅是人,而且其它动物,如猫,也有层次高低的区别。

早在我国古代,就把高于普通者的那部分,称为圣人君子、节妇烈女;而现代,也有伟大高尚、仁人志士等称谓上的差异。而他们之所以被人们尊崇,无一例外的,是他们能够坚守什么、鄙夷什么;而这份坚守大都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为了这份坚守,他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他们在所不辞,义无反顾。

 

我好像越发理解,并敬重起那只猫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