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谈】“拍砖”话题结局篇

标签:
杂谈中国长城砖拍砖茅坑围墙砖 |
http://s12/bmiddle/515b20fdt940fafb0ef5b&690
拍砖一词,经过网友们参与讨论,其含义内容又有了新的补充和完善。
其一是砖帖特性说
有网友这样认为,砖帖应该具有针对性和批判性的特点。“1、针对性,既针对某一个或几个ID,可以是针对其观点(如“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鲁迅是不是一个伟人”等等),也可以是针对其行为(如“版主参与版争”,“使用流氓下流语言”等等),或者直接其本身(如“尤美其人”、“芳驴其人”等等);2、批判性,这个应该好理解,反正说的都不是好话、唱得都不是赞歌”。
至于怎么拍,该朋友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写贴的人,想怎么拍就可以怎么拍,没有任何规定。但我个人认为有一点很关键,既,虽然砖贴针对的是一个或几个ID(或其观点、行为),但是砖贴的真正读者听众应该是全体坛友,而不是被拍的ID,所以写砖贴只需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让大家看明白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试图去说服或者驳倒对方,那是徒劳的;如果纯粹是为了气气对方那也没意义(尽管挨砖的人很可能生气,但这不应该是写砖贴的目的,而自己生气就更没意义了)”。
其二是砖帖特征说
“其实就拍砖原义而言,本人认为应是对某人思想、态度、言行等的强烈不满,怒不可遏,在激愤冲动之下,操砖而起,或威胁或拍打的一种过激行为。引伸到网络领域,虽形式不一,但内涵相似,依愚之见,人身攻击与辩论观点有时是很难分开的,观点是人提出来的,一个令人反感的观点,很可能迁愤于此人,如“我爸是李刚!”他亮出一个观点,就是我爸是当官的,你们不能拿我怎么样?但马上引起愤怒的人们群起而攻之。因此,凡是对人品尖锐批评、对观点的极端否定,均可纳入拍砖范畴。其有三个特征:一是针锋相对,不可调和;二是尖锐激烈,达到一定程度;三是据理力争,非蛮不讲理。这样,就把一般性的意见分歧、多元化的观点排除在外,也把与人为善的批评意见排除在外,同时,把非理性的人身攻击也排除在外,避免了拍砖对象的宽泛化”。
其三是砖帖分类说
有网友把杂谈里面所谓的“砖”进行了分类。具体非为三类,即:长城砖、围墙砖、和茅坑砖。这位朋友曾经想在杂谈发动砖客评比,如评出:一级茅坑砖;二级围墙砖;三级长城砖等。
我想,所谓的长城砖,指的可能是那些具有厚重文化内涵的帖子,而茅坑砖呢,指的可能是那些既臭又硬的帖子吧?我又想,假如真要评比的话,那么什么样的砖帖,会是长城砖呢?
今天早上我拜读了湖北耘农先生的《【耘农思考】缺什么也别缺教养》一文,接着又拜读了空谷驹先生的《和耕农老师讨论中国人的教养》。我觉着,这两篇虽然观点不同,甚至对立的文章,其提出的问题尖锐,切中时弊,底蕴厚重,应该就算我心目中的“长城砖”吧?
其实,在杂谈里不乏好帖,也就是说是不缺“长城砖”的;但为数也不是很多,“物以稀为贵”嘛,太多了,也就不稀罕啦!
那么什么是“茅坑砖”呢?这个倒不难寻找,比如像我的那些既臭又长的帖子即是,呵呵!
其四是拍砖三十六计说
“拍砖不能像辩论,那就不叫拍砖了,拍砖有多种方法,什么瞒天过海、笑里藏刀、含沙射影、不温不火、移花接木等等所有36计都能用,但大多人达不到这个境界,一般都是直来直去。而无论如何,拍砖就是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挑毛病,再捎带打击一下对方的其它软肋,让对方尴尬或出丑。人们喜欢网络拍砖,就像看斗鸡,这是人的毛病。因为网民喜欢,论坛就鼓励拍砖来获得更多的人气,这大概是拍砖的实质。不过有种人在论坛水平不高还狂,大家都看不惯他,大家都希望有人拍他给大家出气,这自然就会有一个好事者出现。不管如何,拍砖就意味着被揭短、被难堪,以致两端成为仇人,最后会不玩了,不过论坛总会有人来侃大山的...”。
其五是拍砖文化说
网友“中国村民”认为,“好的拍砖即是一种文化:对进步现象的鼓励,对落后现象的鞭策”。这句话我深以为是,中国是个善于生产文化的国度,各种文化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吃饭里有“食文化”,喝酒里有“酒文化”,穿衣服讲究“服饰文化”等;那么把杂谈拍砖称之为“拍砖文化”,努力使之规范化,文明化,扩大其影响力,岂不善哉?
九头鸟先生的跟帖,为拍砖文化说做了堪称生动的诠释:““好砖,3分幽默7分道理,值得欣赏把玩。砖是一种表达观点的方式,不同于一些乏味的说教或高屋建瓴的虚张。运用一些方式技巧,增强帖子的可读性及娱乐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让更多读者更容易接受其观点的效果”。
而这位女性朋友的留言,也表达了女性砖客特有的感性心愿,“(通过讨论)我对拍砖更有进一步认识,我理解的拍砖:(砖客)要心怀宽大,嘴巴积德,有理有力,偶尔带点风趣,即不伤和气,也不伤人情…”
但愿我们杂谈的“筒子们”,能够多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拍砖,争取拍出文化来,假以时日,使其成为一个享誉网络的文化品牌,也未可知。
关于拍砖的含义,虽然最后还是没能整理出来统一的说法,颇为遗憾。也好,那就让它作为“未了的故事”,留给以后再说吧。不过我相信,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和筒子们的习惯,大家都会有自己认为合适的理解和诠释的。
整理网友这些跟帖,有人问,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想,对于有些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网友,显然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同样,对于如耘农老师那样的饱学之士来说,显然也是多此一举的;但大家相信,通过这样的讨论,对占多数的版友来说,还是能够起到一点捋顺、启发作用的。说到底,无论是谁,都有自觉维护版面的义务。因为您是它的朋友,它是咱们自己的乐园。破坏它、抹黑它,不管您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都是让人感到不可原谅和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