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异语】影响我的几句话儿
标签:
随笔杂谈回忆情感老妈山东 |
这里介绍的几位,都是普通人,所说的话,也是语不惊人的寻常话儿,但岁月流逝,想起来这些话,再品咂这些话来,却别有一番的滋味在心头。
要学山东人背包罗伞
他是我们机关单位一个夜间看门的大爷。晚上大家下班都走了,他才过来上班。那个时候,年轻的我事情较多,经常加班,晚饭过后就又来单位。大爷看我不忙的时候,就陪着说说话,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闯关东的,原籍大部分都是2个省份的人,一是山东的,另是河北的。来到关外谋生,境遇大不一样。比如都在店铺里头学徒,河北的青年脑子就好使,能说会道,本事儿学的也快,掌柜的很高兴。那个山东来的小伙子,相比之下就有点笨了,学的慢,好在他老实听话,掌柜的让干啥,就干啥。
时间长了,那个河北的小伙子觉得自己可以了,就不时地耍一点小聪明,欺负人家老实,活儿尽量地少干点,钱财上有便宜就多占点,还自以为得计。
其实这一切,掌柜的早都看在眼里了。最后,那个笨的山东小伙子,被升职了,做了大伙计。而且掌柜的还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他,把整个的店铺都交给他来打理了。
闯荡了若干年之后,等到要回老家探望双亲的时候,那个山东的伙计带着媳妇,还有很多的东西,孝敬二老;而那个河北的,依旧是个小伙计,也没有人把闺女嫁给他,回家的时候,两手空空。有句俗话这样说,“山东人回家背包罗伞,河北人回家两手空空”,这可不是大爷我在这里瞎白活哦!
这句俗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大爷说得是其中的道理,这个我明白。
这句话,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大半生,虽然人家只是随便说了说……
石头挡路你该怎么办?
出这个考题的,是我的一个邻居,也是我敬重的长辈。他做过报社编辑,曾经官至总编。但在“反右”期间出了毛病,被打成“右派”,从此沦为下等人。大人们,尤其是有身份的人,见了他都躲避。那个时侯我还小,还不懂得“避嫌”,对他很礼貌,说话也使用敬语,他也挺喜欢我的。
又一次,他给我出了一道题:假设你的前进道路上,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面临着几种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比如绕过去;爬上面再过去;或者过不去,就原路返回去;再有就是把它搬走,或者干脆砸碎了…..
他说,其实多种选择,都是可以过去的。但不同的选择,却反映了不同的性格,和智慧。
他告诉我,他以前的性格,就是选择了最后一个,逞强好胜,认死理,结果呢?吃了大亏!
他告诫我,凡遇事的时候,都要多几个选择,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为上策。
他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也对我以后的成长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吃亏就是占便宜
这句话出自老妈之口,象句口头禅,总给自己的儿女灌输,希望孩子们牢记。小时候,不懂事的我们,经常反驳她老人家:
“吃亏就是吃亏,怎么还是占便宜呢?讲不通嘛!”
“吃亏就是傻子,只有傻帽才会愿意吃亏呢!”
孩子们一通反问,弄得教育者语塞。老妈恼羞成怒,抡起笤帚疙瘩要打,吓得我们赶紧开溜逃跑了…..
等到我们长大了,才吧唧出来,这句语句不通,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含义深刻。谁发明的不知道,可能来源于先哲老子的《道德经》吧?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是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由此推论,吃亏不就是占了便宜吗?!
有时候,虽然经济上吃了亏,但却也增长了见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
通过吃亏,还可以对人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为后来的相处提供依据。
但老妈的本意,其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人憨厚一点,少一些“奸猾”,多一些忠厚。因为钱物总是身外的,而做人是长久的。要想一辈子平平安安的,没有点“吃亏”精神是不行的,千万不要心存占人家便宜的念头。
老妈的这句话,也对后来的我,产生相当的影响,甚至是影响终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