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2024年9月9日):教师节往事

2024-10-16 08:12:11
标签: 教育 读书 文化

链接:https://szb.gansudaily.com.cn/gsgrb/pc/con/202409/09/c181994.html

( 散 文)

教师节往事

孟祥海

可能源于“教师之家”的缘故,对“教师节”,我的记忆特别深刻。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退休时正好工作了四十年。他的教书生涯,以教师节为界,分为前后两段。父亲工作的早些年,没有教师节,自然也就无节可过,更遑论“文革”十年的那些荒唐岁月了。1985年,在父亲工作了20多个年头后,迎来了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教师节。和全国的教师一样,那一年教师节过得热烈而有纪念意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得那年全乡隆重举行了庆祝教师节大会,并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教师,还给每一位教师颁发了教师光荣的大匾。记得父亲把这个匾带回家后,板板正正地挂在了堂屋的正中央,那遒劲有力的金黄色大字,透着喜庆,顿时蓬荜生辉;这不仅是父亲个人的光荣,也是全家人的光荣,也就在那时我也萌生了长大后当教师的愿望;这个匾在我家挂了好多年,直到岁月的斑驳掩盖住了上面的字迹……

20世纪90年代初,我也成了一名乡村教师。那时乡村学校过教师节,既简朴隆重,又颇有意义,人情味很浓。教师节那天,学生放假半天,老师下午过节。节前学校领导就从附近的村里买只山羊,预约豆腐,老师们自己动手杀羊,烧火煮肉。准备停当后,老师们先到会议室集合,学习文件、表彰优秀,领导作简单的讲话总结。活动结束后,大家把办公室稍微整理一下,把办公桌拼起来,热气腾腾的大锅羊肉加豆腐,一盆盆端上桌,老师们可尽情地吃喝一顿,领导挨个给老师们敬酒,不断说着“辛苦了”“感谢”之类的客套话,大家如家人一般的其乐融融。到下午放学时间,老师们整理一下办公室卫生,各自回家,这个教师节就算过完了。

虽然那时乡村条件简陋,也没有什么过节礼品,但朴素,接地气,人情味极浓,让老师们感到很温暖,很满足,也很自豪。那段乡村从教的经历以及所过的教师节,成了我工作生涯里最难忘的记忆!

新世纪之初,我招聘到区属高中任教。城里的大学校相比乡村学校,教师节显得非常隆重庄严,高端大气上档次。每年教师节,学校都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教师论坛”,有文艺表演,有各种评优树先,有隆重的颁奖典礼,还邀请上级领导出席讲话等。一系列的教师节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提高了教师素质。那几年学校的教学质量优异,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最近几年,杜绝了早年那些吃吃喝喝的现象,也淡化了许多烦琐的活动,更注重的是对老师们的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形式上的庄重感、仪式感,赋予教师节更多的是廉洁从教,风清气正的时代内涵,形式更简朴,但内容并不简单,更不缺时代意义……

不管怎么说,教师节是国家对教育、对教师重视的体现,作为一名从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对于教师节的记忆,我经历了早年的热闹喧嚣,形式烦琐,到现在的风清气正,廉洁从教的转变,虽然形式上变了,但尊师重教的风尚,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却依然如故。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喜欢教书育人这份平凡而又崇高的工作。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