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联合日报》:漫话宋代素食
2024-06-03 09:19:39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美食
链接:http://app.lhwww.com.cn/dzb.jhtml
漫话宋代素食
日期:2024-06-01
孟祥海
宋代是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人饮食不仅食品种类多,且饮食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素食成了颇受青睐的一种饮食方式。
宋代素食,豆腐、面筋、竹笋为主要食材,时人善于利用食材仿制各种“素肉”菜品,拓宽了后世对素食菜品的需求。素食受到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极力推崇,宋代素食更具文化色彩。
在传统文化里,竹子向来被视为谦谦君子的象征,同样,在宋人眼里竹笋也成了蔬食中的君子。文人墨客多以食笋为雅事,食之,歌之,咏之,写竹笋的诗句,不胜枚举。苏轼诗云:“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梅尧臣诗曰:“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将笋喻为“龙孙”,形如“紫锦包玉”,可见其金贵。在宋代,笋是集美食与文学于一身的雅物,时人爱之,不光因其寓意美好,更因用笋可做出味道鲜美、受人喜欢的菜品。
宋代的素食开始向专业化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出现了专门的素食店。据《东京梦华录》载:“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这里的“素分茶”,即素食店。此外,还有北方餐馆、南方餐馆、川味餐馆等多类素食餐馆;不仅如此,宋代的素食店经营灵活,可堂食,可打包带走。“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这些也充分证明了宋代素食文化的发展。二是出现了素菜专著。素食的流行与普及带动了宋代餐饮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素食文化的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素食菜谱的出现。比较著名的有陈达叟编著,以记述蔬菜制作为主的《本心斋疏食谱》,载入了当时以菜蔬为主的素食达二十余种。还有南宋林洪编著的《山家清供》,记录了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等为主的菜品104道,不仅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还兼涉文史掌故,是一本文质兼美、食文并茂的小品类菜谱。
宋代素食流行,也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种植菜蔬果实的积极性。《东京梦华录》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即说明了当时没有荒芜的土地,百姓都会种蔬菜水果,不仅解决了自家食用,还可以到集市上去卖,增加收入,繁荣了市场供给。
2024年6月1日《联合日报》:漫话宋代素食
链接:http://app.lhwww.com.cn/dzb.jhtml
漫话宋代素食
日期:2024-06-01
孟祥海
宋代是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人饮食不仅食品种类多,且饮食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素食成了颇受青睐的一种饮食方式。
宋代素食,豆腐、面筋、竹笋为主要食材,时人善于利用食材仿制各种“素肉”菜品,拓宽了后世对素食菜品的需求。素食受到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极力推崇,宋代素食更具文化色彩。
在传统文化里,竹子向来被视为谦谦君子的象征,同样,在宋人眼里竹笋也成了蔬食中的君子。文人墨客多以食笋为雅事,食之,歌之,咏之,写竹笋的诗句,不胜枚举。苏轼诗云:“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梅尧臣诗曰:“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将笋喻为“龙孙”,形如“紫锦包玉”,可见其金贵。在宋代,笋是集美食与文学于一身的雅物,时人爱之,不光因其寓意美好,更因用笋可做出味道鲜美、受人喜欢的菜品。
宋代的素食开始向专业化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出现了专门的素食店。据《东京梦华录》载:“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这里的“素分茶”,即素食店。此外,还有北方餐馆、南方餐馆、川味餐馆等多类素食餐馆;不仅如此,宋代的素食店经营灵活,可堂食,可打包带走。“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这些也充分证明了宋代素食文化的发展。二是出现了素菜专著。素食的流行与普及带动了宋代餐饮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素食文化的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素食菜谱的出现。比较著名的有陈达叟编著,以记述蔬菜制作为主的《本心斋疏食谱》,载入了当时以菜蔬为主的素食达二十余种。还有南宋林洪编著的《山家清供》,记录了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等为主的菜品104道,不仅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还兼涉文史掌故,是一本文质兼美、食文并茂的小品类菜谱。
宋代素食流行,也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种植菜蔬果实的积极性。《东京梦华录》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即说明了当时没有荒芜的土地,百姓都会种蔬菜水果,不仅解决了自家食用,还可以到集市上去卖,增加收入,繁荣了市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