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政策组合拳—高举轻落挠痒痒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遏制重点城市房价涨幅之后,12月17日,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将拿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了50%,且分期缴纳全部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而此前各地方土地出让大多执行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首付政策。并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12月23日,营业税细则公布,对于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营业税细则规定:“各地要严格清理与房地产有关的越权减免税,对清理出来的问题,要立即予以纠正。”
同一天,国土资源部通报了9个省18宗房地产开发土地闲置情况,督促各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落实闲置土地处置有关政策。
12月24日,一位住建部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对于要全面打压楼市的看法实际上有误解,现在只是在调整,不会全面打压楼市,不会搞一刀切,未来的政策重点依然是增加供应、完善保障、抑制投机。
连续六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频出,但是效果不佳。唯一改变楼市大势的08年,对地产行业和整体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最终结果是完全负面。09年,市场由于18个月的过度收死,导致供需失衡局面进一步加剧,因而房价地价全面暴涨。
12月26日下午三时,《楼市传媒》蔡鸿岩在朝内大街凯德花玺项目会所主持的有关2010年北京房价走势预测的论坛中,我对政策走向表示了我的看法:政策组合拳将是“高举轻落挠痒痒”,根本原因是楼市基于打压的宏调政策,一直是失效的,也从未影响过楼市大势。
实际所有重新强调的宏调政策,在前述的6年均能找到影子,甚至我一直认为,基于打压的宏调政策实际已经出尽了。之所以没有改变楼市上涨的局面,我们主要的问题是第一了解土地源头吃紧的现实,而第二过于低估了楼市需求的超强刚性,第三过于低估刚性需求的购买能力,也就是真实的收入水平。
相对于保八争九,个别重点城市的房价问题,而且是基于错误认识的房价问题,不能也不会影响大局。我们也清楚政策陷于“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的境地,这才有频繁的宏观调控,但是有效地方式只有加大土地供给一途,即使是限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在目前投资品稀缺的中国投资市场,住房投资也不会退出。
不要过于相信宏调的力量,也不要错误估计当前楼市的主要矛盾。这也是我近期合理引导消费思路的由来。同一时点入市抢购,对于住房市场的恐慌性购买的推波助澜主要是消费理念的不合理。而刚性需求中的结婚需求,是可以通过改变居住理念而实现的。
只要媒体舆论社会的正确引导,以及对现实的承认,挤出婚房购买需求,可以减缓供需失衡。
而财政税收问题,会使得政策组合拳患得患失,很难推进政策的实施。分税制之后的地方财力之状况,也不允许地方财政不重视土地财政。央府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实际是分税制的结果。但是,改变分税制对于央府还是无法做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