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建议中央地方财政政策性补贴租赁房建设
据报道:10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常州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项目开工典礼致辞中,强调有关“二次房改”调研言论纯属乌有。齐骥强调,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成果有目共睹。房地产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同时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以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而媒体爆炒住建部调研“二次房改”的事件,据一位住建部专家称,应该观察到房地产调控已经告别了政策频出的时代。当前房地产调控以稳定住房市场和提高住房保障为目标,不可能出现政策大起大落,更不可能一夜之间推翻10年来的改革路线和否定改革成就。
二次房改的推动者李明对此事件也表示不知情。 “二次房改”提案实在2008年“两会”期间,李明组织了中国人民大学等300名首都高校博士生,联名给人大代表写信,推动“二次房改”。
但是,李明近期表示,其主张的“三三制”房改理论,并不是要推翻现行的市场化体制。恰恰相反,这是市场化体制的补充和完善。
李明认为,2008年以后,住房保障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08年中央财政投入150亿廉租房资金的基础上,09年这一资金加大到330亿。
08年开始,住建部一直强调的是原来由市场提供房屋一种方式的房屋供应模式,改变为政府保障和市场提供两种方式。李明认为目前政府保障仅能解决不到20%的人住房问题。更多的社会“夹心层”还存在住房困难问题。
因此,李明建议在现行的住房体制下,推动和建立第三方住房提供力量: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个人合作建房等制度。
应该说李明为首的“二次房改”的建议是完全脱离实际的,财政困局决定了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并不能带来地方配套资金跟上,短期内地方财政的困难问题也无法解决。保障房大力推行的结果一是不现实,二是只能推高商品房房价和地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至于合作建房,首要的一条是企业个人手中有土地使用权,但是多年来,有国有划拨用地的企业,早已经把合作建房做的风生水起。但是,纯粹是国有资产的又一次流失。个人合作建房有很多地方在尝试,但是在市场上争取土地的努力只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个人合作建房的主体没有真正的开发建设能力,更不可能使得建房成本下降。
廉租房针对的对象应当是城市低保人群,这一点从中央财政的投资总量中我们也只有得出结论。单纯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廉租房也是很难实现的,需要社会力量和企业的参与。这也是各地廉租房配建的现实原因。
至于建设部倡导的经济租赁房,恰恰应该是未来市场的方向。经济租赁面向的人群应该是城市新增人口,包括的是大学生就业、进城经商就业的农业人口。而目前的租赁市场越来越显示突出的矛盾。那么政府政策主导,或者以补贴的形势补贴经济租赁房的建设,应当是可以探索的现实方式。
至于经济适用房这样的半产权形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势必退出保障房建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