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结束观望,楼市不会重复08年的走势
《第一财经日报》消息:央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了8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数据,在7月份沪信贷投放有所回落之后,8月份贷款投放大幅反弹,当月沪新增人民币贷款近400亿元,较7月份增加了一倍多。其中中小商业银行成为放贷主力,占沪上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七成多。此外,8月份沪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再创新高。
对于二套房贷收紧而导致的观望情绪应该引起消费者和房企、资本方的注意。
另据《中国房地产报》的消息:在国土资源部8月份召开的一次闭门座谈会上,因为开工不足将导致供应不足,重点房企悉数被要求加快开工保证明后年的供应。
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7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1—7月提高3.1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6.3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9%,降幅比1—7月缩小3.2个百分点。其中,8月单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24%。
至于二套房贷收紧的是与非暂且不去争论,事实会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担心政策变化的房企信心恢复要一定时日,这一点会导致新的投资观望,但是从目前的土地市场状况来看,观望的企业主要在中小房企,原因是这些房企的资金链只有通过销售资金。但是超大型房企中的上市企业和央企国企,对于土地的获取仍然是信心十足的。
地王趋势是改变不了的,这一点与房企关系不是很紧密。一方面抱怨房价超高,已经无法承受,而且泡沫明显;一方面土地收储越来越艰难,收储价格越来越高。一级开发市场化运作的今天,征地行为越来越透明了,单纯土地筹备中心收储越来越少。市场化带给被拆迁、被征地户的理解势必是收储征收价格越来越高。
那么,泡沫何来?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基于地价上涨的房价不会有泡沫。至于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越来越不匹配,实际是合理的。原因是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低收入人群原来拥有的房产和土地,特别是城中村和城近郊、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通过市场化拆迁,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大。所以真正的商品房市场供应面对的仅仅是城市新增人口以及改善需求部分,以及中高收入阶层。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了。
房地产企业存在的意义是满足中高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的过程中,给中低收入人群的巨大部分带来居住的改善,这在98年之后中国城乡的巨大变迁中,已经有目共睹。解决了绝大部分居民的居住改善的市场化房地产政策是科学的,而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市场化是必须坚持的方向。
政策层面在02年至08年的双向收紧阶段,使得房价地价增长速度飞快,这样的政策不会再重复。08年9月份之后的政策不论是否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都会坚持下去。事实胜于雄辩,真正的思考者,真正的有识之士考虑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利益的实现不是基于房价地价暴跌,而是双双稳步上扬。而无疑收入的增长也会是这个趋势。
作为主动方的永远是资本,所以消费者的观望带给行业的不会是好的结果,开发企业的观望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这是无可非议的,所以指责资本的持有者开发企业是很无知的。
观望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这是对供销双方而言的。观望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有效地方式是正视这一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