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宝存:房子建在空中的人类梦想距离我们还很远。

(2009-08-01 07:00:39)
标签:

房产

地价

房价

土地

陈宝存

石家庄

分类: 谈房论市
陈宝存:房子建在空中的人类梦想距离我们还很远。
2009年07月31日15:54   银河房产 回延琨
 
陈宝存:房子建在空中的人类梦想距离我们还很远。 
   1、石家庄土地价格是何种走势?

    陈宝存:关于本轮回暖和地价房价双双上涨,马后炮的说法很多。通胀预期、信贷失控、游资炒作、地价推高房价都不是主因,而且最初的回暖,经济学家也没有预测到,更何况消费者呢?通胀预期与信贷失控那是后来的事情。但是,对于消费环节来说,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游资炒作也是后来出现的。而很多的二三线城市直至目前认为明显回暖,更缺乏炒作的游资进场。

    至于地价是否推高房价?这个话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国土部在地价问题上的掺水运动很无知。
    石家庄由于市场供求原因,继续产生地王的可能性极小。

2、地价是什么?

   陈宝存:地价(或称出让金)=拆迁补偿费用(实物补偿或货币补偿等)+一级开发建设费用(七通一平以及公建部分的费用分摊)+税收与规费之和。

3、地价高吗? 

    地价高与否,主要在与拆迁补偿部分的提高速度。我认为石家庄目前地价水平是不高的。(500万地王可能高些,但是目前只有中心区域的两个小地块达到这个水平。

4、全国平均地价没任何实际意义

    全国平均地价没任何实际意义,二三线城市地价与京深沪穗杭加权平均,这是什么水平大家是能理解的。区域市场千差万别,房价从1000—11万不等,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代表呢?

5、“地价推高房价论”,会有人受益吗?

    陈宝存:地价推高房价是确实的。举例说明:妇干校地块出来之后,石家庄中心城区房价从4000元直接涨到6000,周边项目得益了。

    但是长远看,被拆迁户的心理预期高了。政府的土地储备很难做到提前几年收储,所以在此轮推动中,地方财政并非是当然的受益方。我们也能看到石家庄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退二进三很多是毛地出让的。当然这个毛地的概念与耕地直接转用不同。我们的这几类项目还是在城市中心区域的,通与平不是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想见拆迁实施中,很难不受天价地的影响。所以补偿标准是不确定的。政府指导价与实际实施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老百姓。所有涉及拆迁的石家庄老百姓,都在地价的上涨中得到了更合理的收益。
 
6、房价由哪些部分组成?

    陈宝存:房价无非是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规费税费+融资等财务成本+销售推广费用等组成。

7、地价高一定推高房价吗? 地价下降就一定能降低房价吗?土地供给市场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吗?

    陈宝存:地价推高房价虽然在经济学理论中似乎不是直接因素,但是是由于需求强劲才推高的地价,不过是传导效应而已。所以并没有背离经济学理论。我认为是相互影响的。原因在于各项成本是基本固定的时候,土地成本成了推高房价的直接原因。

    土地市场化可以在有限的幅度内解决地价暴涨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地价上涨的问题。原因还是土地资源的短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中国土地是大量可用的。地大物博是极大的误导,我们可耕地仅仅18亿亩,这是不可逾越但是又很难保住的红线。对于建设中的国家,所有投资必须建在土地上,所以可资利用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只能在城市中心开垦,那就是拆迁。

    而我们知道:一线城市已经没有可拆的地块了。地价不涨是不可能的。市场化也解决不了土地奇缺的现状。

8、房价有没有规律可循?

    陈宝存:有规律可循。那就是地价上升,直接效应就是房价的上升。不论怎么周折,这是规律。最主要的生产原材料就是土地,而土地是不可以无限的生产出来。你不可能把五亩地种在地里,长出500亩地。也不可能把5亩地加入到机器里产出500亩地。而房子建在空中的人类梦想距离我们还很远。

9、消费者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现在是出手时机吗?

    陈宝存:石家庄的出手良机是在09年年初,现在已经不是抄底的最佳时期了。所以大可不必观望下去了。石家庄老百姓是有福的,沿海省会城市房价之低,石家庄独占鳌头。我看不明白目前的很多项目的房价,以我财务经理18年,地产经理6年的经验,算不出来他们的房价是怎么出来的。

    出手是聪明的选择。石家庄的拆迁改造是受很多制约的,目前进展不顺利,土地整理速度下降,土地投放也不可能很大。这是直接影响供求平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