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指责富力疯狂,不如说制度设计失误
陈宝存/ 文
广渠门地块的疯狂竞价,富力地产很无奈。对于10.22亿的竞价结果,有很多非议在所难免,但是深层原因确实值得深思。我的观点一直是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使得土地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紧张而飞涨,由此引得房价的飞速上涨。这是自04年8.31之后的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四年的供应下降,几乎是一线城市共同的特点。特别是北京市场,住宅用地被保障房用地瓜分的越来越少,而保障房又是少数国字头企业的盛宴,你让民营房企如何生存?两袋面,百家企业分,不抢怎么办?
所有对企业的指责,一来是可笑的,二来更没有丝毫的意义。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企业即使想成为慈善家,想为民生而免费建房的话,也是在企业盈利之后。哪个慈善家不是有钱的,赚取了很大利益之后的慈善?再有,凭什么不该接受慈善的人,可以奋斗达到目的人也要加入慈善行列?
而这就是房地产业面临的问题。保障房不是该人人可以享受的,市场才是有效配置的最好手段。实践证明,分配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
说远了,说土地市场。招拍挂制度不是不好,而是不合时宜的出台,客观造成了因供应太少而疯抢土地,使得土地价格不可控。也许有的地方政府也不想控制,但是我知道的是北京广州上海还是注意了拍卖和挂牌对土地价格的不可控,也就是在招拍挂推行之初,看到拍卖的弊病之后,纷纷采取了招标制。我原来所在的石家庄市场,也是一个拍卖两个招标这样间隔着推出土地。招标制在北京上海广州,就产生了“双限房”的形势。虽然在08年两限房很尴尬,但是这一形势对于地价的稳定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最疯狂的地价总是在火热的拍卖中产生,挂牌也同样是这个问题,但是毕竟稍显冷静了。拍卖、挂牌、招标,最不适宜的恰恰是拍卖。这次的广渠门地块溢价之高令人咂舌,不能不说是拍卖惹的祸。
土地出让方式的回归,这是必须重视的。限制拍卖土地出让方式应当是理性的。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