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舆论导向是08年楼市危机的主要根源
陈宝存/ 文
中国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事未作,舆论先行。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时代舆论的混乱不堪。理性思维在国内很艰难的行进着,今天在一次活动中还在探讨着国民素质问题,目前的网络世界,迎合“大众”的非理性言论猖獗,理性科学的分析抛在脑后,对事物的真实探索被谩骂的很多,致使学风浮躁,把“社科院”搞成“大杂院”,实在是文化和科学的悲哀。
学术探讨和争论无可厚非,持不同见解是很正常的,这不是口水战存在的理由。有失学术风范恰恰是那些所谓民生之士,这一点从他们的文章中看得很清楚。但是网络是可以睁眼说瞎话的,曹建海黄祖斌之流的流氓谩骂以正义的名义被网民接受并宣传,这是最大的悲哀,我们看到的恰恰是这样的大杂院流氓混混在搞人身攻击,白纸黑字是抹杀不了的。
至于牛刀、时寒冰和老易,比之我们这些行业中人,在他们眼里是房地产行业的代言人的群体,不论是专业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仅仅是迎合了少数无知无耻无良的所谓“民众”主流,实则只想靠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们的要求,成了与政府和开发企业对立的“英雄”。
在很多衰派拥趸的谩骂中你是可以看到他们的素质如何低下的,人类语言被动物语言所取代,这是礼仪之邦的形象吗?平等交流对于他们是不适用的,适用的只是谩骂。
顶着学人之名的衰派们还有一个最大的见不得人的特长,那就是“文人相轻”(借用这个说法,但是不能证明他们还是文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那里是丧失殆尽的。至于现象,还是不说的好。至少他们是理解的。
08年是楼市拐点论盛行的一年,带来的观望之严重,由此带来相关行业的失血,较之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问题出在国内,万科的问题是出在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滞后。全国市场绝对不是深圳市场的翻版。
舆论的最大失误在于忽视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很多媒体的标题有很多误导因素。08年年初,那是我没有开博之前第一次参加银河
房产的年会,与在座的媒体沟通中提出的意见就是:区域市场要尊重区域人士的观点,而不是简单的把深圳、上海、广州市场的分析文章简单转载,改头换面成了石家庄市场的分析文章,这样的误导是致命的。
记者的责任良知应该是兼容、包容、客观、公正而不是情绪化,我一直说一句话:老鸹落在熊猫身上,只看到熊猫的那几点可爱的黑,忘记自己的全黑。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这一点舆论界的倾向性表现的极为严重。
中央政府自9月份开始的调控转向是及时的,政策的效力也在逐渐显现。除了中央政府统一的大力度救市政策之外,地方政府也在做恢复楼市景气的相关工作,比如前天河北省政府关于“取消、停收、降低收费标准、放开收费标准和下放权限的41项涉及房地产开发收费和基金项目”上我们看出政府的努力程度,而且在行政审批程序上,新政不但将166个行政审批削减到了28个,还明确了办理时限,这将让“前期手续跑办员”没有用武之地。这无疑是降低开发成本的努力,在未来两三年内势必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所有的救市政策对于消费者的利好是降低交易环节的税费、利息,这无疑会促进销售的实现,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努力在做的。更是利民的好政策,但是被衰派的错误理解所引导的结果是观望依旧严峻。国家的政策被无知的消解掉了,当然这只会是滞后,而不可消解。
有“晴雨表”之称的深圳市场开始结束观望,成交量大增的事实证明了新政的效果开始显现。据报道:深圳楼市在春节假期结束后,从2月1日至15日止,新房日均成交量165套,二手楼日均成交量150套左右。而08年11月新房日均成交量207套,二手房日均成交量129套;12月新房日均成交量254套,二手房日均成交量156套;09年1月新房日均成交量143套,二手房日均成交量152套。(因二手房的成交数据,大部分物业的产权(都需赎楼)才能过户,导致其成交数据存在着滞后。)按新旧房的成交量来分析,可以看到深圳楼市的成交量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明显可以判断到深圳楼市正步入稳定发展期阶段。
相信随着两会的召开,一切政策尘埃落定,观望的局面会迅速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