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房价的成因到底在谁—政府还是开发商?

(2009-01-20 00:04:24)
标签:

房产

成因

房价

土地

暴涨潮

上海

分类: 谈房论市
 高房价的成因到底在谁—政府还是开发商?
陈宝存/ 文
    近期地方和中央政府某些部门纷纷表态,不能容忍高房价的存在。不论是建设部长姜伟新,还是北京市长郭金龙,上海书记俞正声,以及广州市长张广宁,深圳市长许宗衡,不光表示对房价不满,更表达了可以调控房价的决心。
 
    但是可能境遇和局面彻底不同,二三线城市的市长、书记却一直没有这样的气魄,杭州书记王国平话音刚落,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又在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电视台一直播节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长沙、石家庄这两个城市市长书记的呐喊,无奈,“三年大变样”压的这两个城市的主政者没有了呐喊的力量,特别是我生活了23年的石家庄,因为“三鹿事件”,已经再也经历不起任何折腾了。
 
    一线城市的房价成因何在?希望我上述列到京深沪穗的城市主政者明白现象,那就是在不堪忍受高房价的03年,我们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你们可以理一下脉络,看看07年的房价暴涨和土地频频天价的原因。调查一下自03年二季度开始的调控政策对京深沪穗的影响,重点调查一下国土局或者土地储备中心,04年8.31之后的三年土地收储和土地出让的数字,就会看出答案。不论是北京、还是上海、抑或是深圳、广州,05、06、07年的土地收储和出让与前相比,有多大程度的巨幅下降?千军万马挤“招拍挂”这个独木桥,土地价格焉何不暴涨?
 
    实际天价地频频始自05年之初。只是到了07年才越演越烈,甚至传导到了二三线城市。为什么?京深沪穗等一线城市的开发企业在一线城市没有了拿地的可能,涌到二三线城市淘金。也就是一线城市全国性的开发企业:最初是万科、顺驰,后来加入二三线城市抢地潮的上市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推动了二三线城市地价和房价的一轮暴涨潮。
   
    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前几年土地成交情况大致为:二00三年为1500万平方米左右;二00四年300万平方米;二00五年出让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但最终成交只有40万平方米;此后的二00六年为700万平方米;二00七年1000平方米左右。今年以来,以可建面积计算,上海住宅土地供应总量(包括含住宅的综合用地)为277.8万平方米,而最终成交的土地仅有170.6万平方米,流标的住宅用地比例达38%。业内人士认为,土地市场的疲软将会使上海住宅市场供求矛盾重现。
 
    这种供求失衡的严重局面不仅仅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以及全国市场,都是这样的局面。土地财政更成为二三线城市财政收入的唯一支柱,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这才是地价房价暴涨的真实推动力,责任更多的是政府还是开发企业,相信明眼人自有公论。
 
    但是,08年这样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当然这样的转变不是因为土地收储强化扩大,而是因观望而导致的土地流拍,改变了土地市场的预期,也更加加重了未来两三年全国土地收储、出让的难度。如果08年土地出让局面在09年不能改观的话,地方政府不光没有了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来源,没有了保障住房投资的收入来源,更没有了土地收储的资金来源,土地供求失衡的局面必将进一步加剧。
 
    书记市长话好说,事难办。特别是一线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二三线城市如何能比?一线城市的市长、书记又了解多少二三线城市当政者的苦衷,要知道:二三线城市的职能机构人员并不在你一线城市之下,二三线城市的资源更和你一线城市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一线城市的市长、书记站着说话不腰疼,部委高官也没有GDP增长的压力,自然腰杆笔直,殊不知,身在高位与地方官员面临的局面根本不同。
 
    土地财政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经济结构我们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很难摆脱现在的局面去直接和欧美日本的经济结构看齐,我们只能走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走的路。土地财政对于地方政府至今还不可或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