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展预示楼市井喷行情为期不远
陈宝存/
文
据新
浪房产报道,北京秋交会12.9万人次的观展人数,9.24万意向登记客户,以及2300套的总成交套数将市场目前的状态赤裸裸地呈现出来。
据大会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不敌周六人流量,但是最后一天也有3.78万人到会观展。从四日来总体观众人数来看,继首日观众突破2万人以来,该数据只涨不跌,四天累计客流达到12.9万人次,成为市场低迷时期一罕见现象。
在观众人数突破十万的同时,意向登记客户人数也高达92482人,可见买房人对住房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这就足够了,压抑了一年的北京市场,信心恢复将在瞬间逆转。我一直认为需求的释放只是在一瞬间的事情,爆发几乎是必然的。
各式各样的看房团和砍房团一道,把真实需求表面化,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救市决心,房地产的春天必将随着季节的春天来临。房企必须足够重视这一形势,观念的转变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北京上海不同于深圳广州,只是需求被压抑,而不是消失。中心城市的地位无可取代,投资需求不会消灭。只不过对于同质化楼盘,也就是随着90|70政策的出现大量小户型,特别是北京五环之外的项目,要考虑适应市场的变化,也就是适当降价以脱困。
毕竟还有大量的经济适用房要上市,按潘石屹的分析,今年760万平米的上市量,要消灭10万户的中低收入人群的需求。虽然经济适用房在目前财政困局以及未来土地收储的难度下,是一定要被新的保障住房类型所取代,很难再有零地价的经济适用房存在。
当然如果抗得住,如果成本无法消化,那么选择等待也未尝不是出路。那只能延缓开发速度,安排好资金的投入,做过冬准备。
结束观望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第一不了解真实底部的人大量存在,但是房企是在产业链里压力最小的,指望房地产大量死亡造成的房价大幅下跌的人群,是很无知的。因为原材料的价值不可消除,即使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房企的所谓倒闭也仅仅是项目转让,而不是出现产品的大幅降价,因为根本没有成为产成品。所以还是不要指望便宜大甩卖的行情出现。
当然大多数消费者只是不懂房企成本的构成,只考虑直接成本加合理利润。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分析文章:楼面地价5000,建设成本2000,利润500,那么售价7500才没有泡沫。至于税费、融资成本就基本不考虑了。不要说一般购房者,也有好多对财务知识一窍不通的行业人士在纷纷误导消费者。
当然会出现相当长时间的一段拉锯,但是拉锯会带来更大的需求井喷。井喷的基础还是价格的合理。所以压力甚大的企业选择低利润,降价以适应市场是合理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