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受阻,保障住房何解?
陈宝存/
文
目前的观望局面短期内很难有改变,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救楼市已成定局,但是滞后效应必将对土地出让产生很大影响。与保障主管人士沟通,地方政府保障类住房的信心十足。但是我回问一个问题:保障住房钱从哪里来?
很悖论的一个疑问,但是不可回避。今年中央政府投入68个亿用于保障住房建设,据领导讲是重点投入中西部。
那么地方政府保障住房建设规划的实现还是主要在土地出让金中截留,比例大约10%,那么今年的形势是土地出让普遍受阻,保障住房建设资金如何解决?
财政困局一直在地方政府层面存在。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人浮于事,地方政府养人压力依靠精简机构一直无法解决,而且短期内仍然无解;
第二:财政收入投入一直在解决吃饭问题,城市建设大量的依靠土地出让,而几年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惊人,市民在享受城市配套建设的同时,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
应该说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中高收入阶层中已购房人群贡献是最大的,他们最有权力享受市政配套设施,这部分人群是应该充分予以重视。所以我说实际已购房人群支持了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保障住房建设,他们是有功于国家的。
我们经过几轮精简机构,但是越精简机构越臃肿,我们的“官本位思维”不除,机构臃肿也不可能根治。
一个处级局,正副局长9人,调研员若干,还要出来什么专员,这样的局面很那改观。学而优则仕,几千年不变的思维。所以07年财政收入5万亿,加上各种费、金(土地出让金9000亿,其中不含土地差价收益)和央企利润,达10万亿,占GDP的40%,仅仅68亿拿出来作保障住房的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杯水车薪而已。
从延安开始的精兵简政,到如今仍然在努力,这便是我们的特色。那么,保障住房建设资金能否中央财政多拿出来?这应该是08年要关注的。
维持稳定的住房价格,以商品房实现的土地出让收益补贴保障类住房资金,区分市场和保障的不同解决方式,市场按市场规律,那么保障住房才有可能最大量的实现。
市场和保障搅在一起,要求商品房价降至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是不现实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