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已成地方政府共识
(2008-09-26 07:08:31)
标签:
房产销售面积房价公积金贷款交易税 |
陈宝存/ 文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明,今年1-7月,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27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增幅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8%,增幅同比下降27.6个百分点;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2%,增幅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严重的观望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不理智情绪越来越严重,某些专家学者和媒体的误导产生很大作用,加上信息的不对称,要求降价的呼声越演越烈,甚至要求下降50%,80%,并且以股市暴跌为依据,要求楼价的暴跌,此时再不出手救市,只会导致更大规模的观望。
那么拯救楼市的下滑无疑成为目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发展必须挽救,地方财政危局必须挽救。
西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西安市民购买商品住房
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意见规定,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
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河南:一是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房款由目前的30%调减为20%,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各市房价情况适当提高,贷款期限可延长至20到30年;二是从今年9月1日起到明年8月31日,各商业银行对商品房购买者实行房贷最优惠利率;三是凡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免除房地产交易税;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可按一定比例减免房地产交易契税。
长沙:公积金贷款首付降为20%;二手房交易税从1.98%调整为1.1% 多项税费减免或迟收;城市无房困难户可获8万元购房补助。
河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增长三成,同时住房信贷政策放松。
…………………………
9月20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中一在“滨海新区新纪元大型论坛”上透露,中房协日前给国务院有关领导上书了一份房地产政策调整建议,建议主调是改变目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具体政策包括: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有关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预警系统功能等。
这无疑是建设性的。考虑政策的滞后性,现在出手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却是必须要纠正调控的失误的。一味打压只会重蹈经济紧缩的覆辙,93年,97年的危机很难不重演。
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很不均衡,但是政策却是“一刀切”的打压。现在蔓延的观望情绪不理智表现在,几乎所有的唱跌声音是以深圳楼市为标准的,所以下跌50%,80%的呼声的不理智的表现就在这里。
二三四线城市房价,目前很多省会城市的房价均价尚不足5000元,下降50%,意味着房价2500元/平米,80%意味着1000元/平米,是否可能?有的认为是可能的,因为10年前的房价也是从这样的水平上过来的,因为多层楼、高层楼只按建安成本,是有可能的。所以有很多人士建议可以无偿划拨土地,地方政府不要土地款这样的呼声。
甚至有这样的呼声:土地是人民的土地,当然可以被人民无偿使用,这样混淆产权概念的胡话。还有的认为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是不合理的,城市市民为什么不能拥有土地支配权?也就是说征用农民的土地,城市市民也有接收补偿的份。
看来贫富分化的加剧,绝对平均主义抬头是我们要相当重视的。
几千年我们的民族劣根性在于,一旦贫富分化,考虑的不是经过个人的努力赶上,而是均贫富,砸烂富人的财产,完结富人的生命,因为所有富裕人群全是罪恶的化身。延续这样的情绪,市场化和法制建设从何而来?
话题扯远了。但是却是不得不说的,不能回避的话题。
城乡差别,城乡剪刀差依然存在,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里最弱的,与城市市民相比,农民拥有的只有土地的权利,而国家的努力方向也是赋予土地更大的价值,包括工业用地,这时可以是农民更多受益的,基准地价再逐步上扬。我们应该做的恰恰不是低价征收,而是重视土地价值,国家越来越减少在土地上的收益,逐渐退出土地收益的产业链,而不是剥夺农民的土地权,更不是降低土地的价值。
这无疑是方向所在。
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是不可避免的。
恢复合理的房价,必要考虑未来土地的收益不能受损。
那么房价的底线在哪里?这就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一味打压到行业崩溃,大量房地产企业退出行业。(这也不是倒闭,解不了大家的气)
目前的经济困局不依靠房地产市场的拉动,短期内有否作为?经济学者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更不要试图“休克疗法”,这绝对不是中国的方向。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朝解决问题是因为土壤。
过分理想化,只会把事情搞糟,绝不是建设性的。
允许地方更大的自主权源于发展的不均衡,也是未来民主化的必然。
后一篇:楼市观望最先影响的是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