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无可降,抄底是首选

(2008-07-28 08:16:09)
标签:

房产

土地

栋号

拆迁改造

楼号

降无可降,抄底是首选

陈宝存/文

      老潘的楼市探底之说是比较清醒的。在观望持续半年多之后,实际开发企业早已适应了这样的转变,该降的已经下降,没有对策的估计也就没有了。

      一直说开发企业的日子一直很舒服,没有任何风险的获得暴利。那是对行业的无知。开发企业的十年市场化之路,一直是跌宕起伏的,特别是03年6月12日的121房贷新政开始的本轮调控,一开始就教会了开发企业如何应对调控措施。加上04年的8.31大限,之后的房地产企业很艰难的度过了两年,直至适应了这一土地出让方式的转变。

      剩者为王。在所谓的全国60000余家房企中,有项目得很多少?不足10%?没有数据支持这个说法,但是也仅此而已。

      民营企业创办之后,能留下的有多大比例?恐怕不是很高吧。这就是市场!自生自灭就是了。

 

      我们清楚的知道,房地产具体项目的开发很难一期做完一个项目。尤其是本轮的观望,去年下半年的形势,放缓开发节奏应该是很多开发公司的直接反应。那么07年已经开工的栋号,确实面临着降价压力。开发企业观望日浓。那么观望之后在维持原来开工节奏,或者销售都没把握还要开工的企业就是找死了。

      有专家对预售制度有异议,这很准确。预售制度相当于定制产品,按单定制,这决定了如果产品价格下降,那么可以选择不生产,或者退回原材料,包括土地,没有企业会傻到了明知没有利润还要把产品全部生产出来。因为也没有真正的订单,不存在违约责任。即使有部分违约,那也是产品不再成型的损失最小。

      所以我一直说退地、流拍是恶果,而不值得唱衰楼市者的庆贺。但是很多人就是不明白。

 

      产品不再推向市场,请问价格如何大跌?很简单的道理,此现象存在两年,土地供应两年内为零,开工为零,房价是否会大幅降低?这当然是极端现象,一般不会出现。

      开发企业或者投资商对地产的信心如果不再,那对消费者绝对没有好影响。

 

      在已经达到预售的楼号销售之后,不再开工或者延缓开工的企业压力取消。

      寄望于产品过剩,房价大跌,还是醒醒脑子吧。

 

      住宅市场供求大势绝不会改变。土地供应趋紧的原因是土地的不被追捧,特别是拆迁改造的土地,目前情势下停止改造是唯一选择,投入的风险极大。那么真正可以用作开发的土地本身就是稀有的。

      新一轮的求远大于供是很快会到来的!那么,现在选择抄底是唯一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