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绝非需要我们呵护
(2010-07-12 11:40:44)
标签:
《红楼梦》拿来主义红学李少红文化 |
《红楼梦》绝非需要我们呵护
李宁
日前,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接受《上海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觉得虽然《红楼梦》已在各地播出,但其实现在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播完,既然没有播完,那对于画面质量和完整性等就无法做出最权威的评价,等到大家都看完了就自然明朗化了,很多的质疑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我觉得《红楼梦》作为咱们的国粹和瑰宝,是需要大家来共同呵护它、保护它的。(上海青年报7月12日)
大家看,李少红说的多么悲情。红楼梦难道沦落到需要我辈“呵护、保护”?笔者以为不然。
其实,从只言片语可以看出,其实李少红指的呵护和保护,其实是她的新片,也就是她拍摄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而绝非我们红楼梦原版著作。从这点可以看出,李少红是在偷换概念。
笔者觉得,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我们该怀着如何心态与阅读、审视呢?或者说,我们的导演用何种手法解读红楼梦,将文字著作搬上银屏,实现很好的结合与传播呢?
第一,要虔诚的心态,绝非是呵护。中国有句俗话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像《红楼梦》这样得到经典作品,其文化内涵、学术魅力、艺术价值以其“桃李般”的魅力吸引很多红学研究者孜孜不倦的研究下去,吸引大量草根学者、红学爱好者将它反复诵读、学习、研究。因此,对红楼梦以及红学经典的虔诚之心,是必须的第一思想要素。我们只有像唐朝的唐僧一样,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看待红楼梦经典,红楼梦才能够真正的为国人所识,其文化价值才能融入国人精神和文化发展之中。
第二,要辩证的心态。鲁迅提出“拿来主义”之说。我们阅读经典,也需要用“拿来主义”的思想。也就是说,将经典著作用辩证法的思想来阅读,要思辨,要探究,要争鸣。作为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却是采取了“拿来主义”之说,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结尾、林黛玉之死都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引发争议。李少红导演之“拿来主义”,从解读思想和方式上来说,笔者是赞同的,但是李少红这种“曲义解读”,笔者以为还有商榷之处。这就是笔者要说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要坚持原则。对于红学研究,不要说电视剧争议,就是我们的红学派学术研究,也经常出现争议。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争议,要有以下几个原则或者立足点要坚持。一是站在学术立场。如果出于学术争议,我们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但是,如果站在其它立场,比如炒作挣钱,那么我们就嗤之以鼻。目前的新版红楼梦,笔者以为就是炒作因素,炒作新版电视剧,实质上是为了收视率。电视台可以大赚广告费。二是不能背离主题思想。新版红楼梦当中,林黛玉裸死到问题不到,反正死是定的,由于爱情被封建势力扼杀,所以林黛玉的死更加反应了封建势力的毒害,对自由与美好爱情的毒害。但是,宝玉最后高中状元,笔者就觉得有点太违背原则主题。其实,原则处理宝玉出走,蔑视科举,就是红楼梦主题思想之一,是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来痛斥科举制度的贻害之处。现在,李少红改变原著主题,笔者觉得这是对原则的亵渎,还谈什么忠于原著呢?
现在,李少红说我们呵护红楼梦,保护红楼梦,其实说相反了,笔者觉得我们不是呵护红楼梦,而是我们得呵护我们自己,我们真的现在很可怜,什么事情都需要炒作,如此社会,如此文化氛围,难道不需要呵护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