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金必多浓汤Capital soup

(2011-07-06 18:40:51)
标签:

美食

分类: 食即艺术
金必多浓汤是海派西餐的名菜

据唐鲁孙先生说,想当年,“南京路虞洽卿路口有一家晋隆饮店(注:南京路西藏路转角处),虽然也是宁波厨师,跟一品香、大西洋,同属于中国式的西菜。可是他家头脑灵活,对于菜肴能够花样翻新,一只金必多浓汤,是拿鱼翅鶏茸做的,上海独多前清的遗老遗少,旧式富商巨贾,吃这种西菜,当然比吃血淋淋的牛排对胃口,彼时上海花事尚在如火如荼,什么花国总统肖红,富春楼六娘小林黛玉正都红得发紫,一般豪客,吃西菜而又要叫堂差,那就都离不开晋隆饭店了。”

唐鲁孙说的“金必多浓汤”,应该就是高阳版的“金碧多汤”(又称“金必浓汤),两个名字,一俗一雅,一说都是英文Capital soup之音译,又一说其音乃译自Comprador,即“买办”。买办者,中西商人之中间人也,上海人(至少在餐馆里)称“金必多”,北方人则叫“康白度”,鲁迅曾经用过一个笔名,就叫“康白度”。不管是“金必多”还是“康白度”,都跟钱有关(胡萝卜象征多金)。至于其原始出处,当然不会是赌场,“晋隆”是一说,也有说是福州路上的“一品香西菜馆”(中国最早的西餐馆,SINCE1883)。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夫妇在这家餐厅出席了欢迎午餐,1920年10月,罗素在这家餐厅开设的同名旅馆的103号房里住了9天。

另有考据者相信,此汤乃名妓“富春楼老六”为讨好恩客所创,因为老六的版本正是“奶油汤加一些儿鱼翅”。不管怎么说,以下两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第一,不管是鸡还是宁波厨师,这道汤实乃中国人原创;其二,这是一道中西合璧的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间人”身份明摆在那儿。香港诗人梁秉钧的诗集<<蔬菜的政治>>里有一首名叫《金必多汤》的:
以奶油的脸孔骄人?
滑溜的表面底下
不知有什么乾坤
把鱼翅向谁献宝?

“金必多”在上海的流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几年,淮海路红房子西菜馆搞过一次“世纪回顾、经典展示”活动,其中50年代的代表菜,除了培根鹅肝酱,就是“金碧多浓汤”。49年以后,这道汤开始漂流到台北、香港以及各国华人聚居地的“豉油西餐”店(如香港湾仔六国饭店西餐室),不过延续的时间比上海长,至今仍有余温。当以此汤为主打的台北信义路永康街“中心餐厅”在06年春节前宣告结业,香港名媛康虞茱迪则在铜锣湾利园2期开了家“虞家妈妈(Yuga mama)餐厅,“金必多汤”再度跃上餐单。一鸡死,一鸡鸣,“金必多浓汤”如果算不上化石级名汤,也堪称骨灰级的美味了。好这口的真是不乏其人。

美国食品科技专家李亚宁称,抗战胜利后他随父母从成都来到上海,“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就坐着我父亲的汽车,先到城隍庙去吃一碗虾仁蛋炒饭或者蟹粉黄鱼面,然后或者还会到南京路凯司令再来一份栗子蛋糕。”不过最令他怀念的,是到“DD's咖啡厅吃一客‘金必浓汤’”(DD's是当年上海名店,霞飞路和静安寺路各有一家)─“邪气浓,交关香啊…”。从上海返回加州后,李先生心中的馋虫被“金必多浓汤”一旦唤醒,便久久不能平静。春节期间,他根据童年的味觉记忆(他老人家不仅一辈子研究食物的味道,更拥有天生的超强味觉感受和可析能力,曾经做过NASA的食品专家),为本刊编写了一份“金碧多浓汤”的菜谱。春节刚过,刚刚在外滩六号开张的“天地一家”表示即对重温“金碧多浓汤”大有兴趣─至此,这道沉浮了一百多年的老汤,虽然不断在消失,又一直在重现,但至少也算是递修不辍,传承有序了。

http://s5/bmiddle/514fa431ha7644b4133e4&690soup" TITLE="上海金必多浓汤Capital soup" />

http://s3/bmiddle/514fa431ha7644b1368c2&690soup" TITLE="上海金必多浓汤Capital soup"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苏州粽子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