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创业家如何争取「双赢」,做一个光明正大的富人

(2011-09-20 12:24:46)
标签:

赵修平

阿拉斯加

投资人

别学北极熊

陈宏

it

科技创业家如何争取「双赢」,做一个光明正大的富人

今日忙碌,再次以旧作《别学北极熊》摘录其中一篇章节分享给大家,这次谈到「双赢」的重要性──

很多人听到「创业」,直觉就是「做生意」。然而,成功创业家最不喜欢听到别人称他在「做生意」,毕竟一般对于生意人的刻版印象,常是负面的油嘴滑舌、对金钱精打细算。有些时候,做生意要成功,得踩在别人头上;成功创业家则一致对我表示,科技创业,不需拐弯抹角;成功创业家的成功特质之一,反而恰恰是一般某些商人的相反:要行事正直,懂得「双赢」的艺术

成功创业家张敦凯就以《穷爸爸、富爸爸》为例,说明现在很多人所教的「致富之道」,都是靠踩在身边人的头上;别人吃亏的时候,自己捡到便宜。譬如,买了一栋便宜的法拍屋,那栋屋子是因为有人赔了钱。在商场上,这样做并无不是,可幸的是,在高科技界,并不必这么残酷。

高科技人士在创业的过程中的顺利或不顺利,「投资人」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有一部份的科技人并不是想成功,对投资人不负责,结果也就不会成功。张敦凯的公司开了一阵子,曾一度碰到资金烧尽的穷途末路的危机,那时候他天天像「录音机」,天天去找新的投资人、新的机会。他知道,找到钱,公司就会活下去;没找到,公司就要关起来。他不希望让曾经相信他的人失望,他要向旧的投资人及现在靠公司吃饭的员工负责。这一股信念,就帮着张敦凯度过了一段危机时期。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张敦凯终于在最重要的一刻找到资金,继续推动公司,最后他的公司在台湾股票上市,创造了人人皆喜的「多赢」,包括旧投资人、新投资人、员工、还有他自己,全都得到财务上的丰厚回报。

很多位创业家都和张敦凯一样,曾经在最艰困的时候,拿到这么一笔关键的资金。陈宏开公司,一度快要完蛋了。就在这时候,有个亲戚,掏腰包拿出十万元的美金。这十万元和之前的资金比起来,或许很少,但真的是非常的关键的「雪中之炭」之举,就靠这十万元,陈宏真的安然的度过公司的危机,从谷底爬到枝头,顺利的将公司推上股票市场。

当年给陈宏十万元资金的「贵人」,他的股票曾经高达市值一千三百万,等于获利一百三十倍,可以买十栋豪宅。到最后,陈宏拿到这笔钱,赚了大钱,他身边的人也跟着赚了大钱,这就是科技创业最典型的「双赢」。

「这种感觉是很好的。」陈宏说。他「发」了,身边的人也跟着一起都发了,一群人像一块大磁铁,吸引了其他成功创业家。身处在一群成功创业家中,陈宏觉得很充实也很满足。陈宏说,像美国有些有钱的越南人,往往就只有这么一个有钱,也就无法一起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陈宏也提到另外一种「双赢」。科技界的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公司要成功,一定要大家都「赢」才行。有人觉得「输」了,心理上不平衡了,公司的向心力不够了,再大的创业计划可能都很快的要宣告瓦解。因此,当大公司要购并其他公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慷慨」,不但花大钱买下人家的公司,之后给每位原公司员工的薪水一定要往上调高,这样才会让原公司从上至下士气高昂,继续为新的东家效命。「不要让对方有被坑的感觉,还要让对方觉得,是『捡到了便宜』。」

科技创业家常常与投资人合作,产生「双赢」的结果,比方说,路易斯安那州有两个年轻人,在大学时代就梦想开一间炸鸡店,他们没有钱,只能四处找投资人;投资人一看到这两个年轻人,连炸鸡都不知道怎么做,以为他们是要来「骗钱」的,二话不说马上拒绝--

两个年轻人并不因此灰心,仍然决定自己存钱开店。他们觉得在家乡打工赚得钱太少,存钱太慢,听说在阿拉斯加捕鲑鱼很好赚,就在某个暑假,两人远赴阿拉斯加,自己租了一艘渔船,出海捕鲑鱼,捕了二、三个月,赚了一笔钱,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乡,盘算着再捕个二年,就能自己开店,一圆梦想。

这时候,其中一位投资人早就在家乡听说了两个年轻人到阿拉斯加捕鱼的事,找了他们再回来谈一次。他觉得两个年轻人勇气可嘉,创业的决心很坚定,于是,拿出了三十万美元给他们,要他们马上就开第一家店。不会做炸鸡的他们,找了一个人学了整套技术,并进口了装备,就在他们的学校开设了第一家「Raising Cane」,专卖酥松好吃的炸鸡指头。

投资人的眼光果然没错。在这么竞争的快餐业中,曾在冰天雪地补鱼的两个年轻人,知道每一份资金都得来不易,全力以赴,将他们的店经营得很好。现在在路易斯安那州已开了十几间「Raising Cane」,并准备将连锁事业扩张到全美国。

看到那些在前面赚到钱的人,很多人就感到心理无法平衡。「华人就是喜欢眼红别人。」陈宏说:「可是你要知道,当你把别人拉下来的时候,你自己也会被拉下来!」

不过要注意:创业团队里最有可能伤感情的,就是股票、薪水的分配。有些创业家对于这尴尬的话题采「封口政策」,分头与每一位创业伙伴谈好配股和薪水,叫每个人遵守公司约定,守口如瓶,千万不可与任何人透露他拿到的股数与薪水。结果,真的能够保密吗?有些成功创业家,就不相信这招真能保密!到最后,他们一定还是会知道的彼此的薪资与配股的。

于是,想要保持「诚信」及员工的忠诚度,只能将一切都公开化、透明化。成功创业家通常的做法,就是请大家全部坐下来谈,讲得清清楚楚,谁谁谁几张股、多少钱,全部摊在阳光下。若有异议,当场马上当着每个人的面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当每个人走出这个房间的时候,可以直接回到工作岗位,专心的为这家公司工作。

有趣的是,为什么原本一起打江山的同伴,会发生争执呢?创业家廖如圭就指出,原来,就算没去斤斤计较,每人的老婆也会帮忙「监督」老公是不是拿到公平的股份,每晚在枕边「提醒」老公。每当老公又忙到半夜才回家,老婆就会说:「你又没拿得比那某某某多,为甚么要工作得比他晚?」廖如圭说,公司做得好的时候,「分股不公」的怨言就慢慢在某些创业成员中形成,加上有创办人并未真的为了公司着想,见到这公司做得这么好,想多拉几个亲戚进公司一起赚钱,很快的,当初一同创业的热情,沦为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大家只寻私利,不寻「双赢」,公司也就摇摇欲坠了。

硅谷知名的成功创业家黄炎松表示,他最尊敬的人,就是像文天祥那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之人。他说,他的好友、本身也是创业家的赵修平,就有这样的风骨。当时有个工程师从A公司跳槽到竞争对手B公司,还带着他写的软件程序,被A公司告发。这位工程师马上被解顾不说,还官司缠身,没人敢聘他。后来,这位工程师转到赵修平创立的小公司,刚好A公司又准备并购赵修平的公司。

赵修平在和A公司恰谈并购细节的时候,特别请求A公司加入一项条文,若想买他的公司,请放过这位一时迷途的工程师,不要再在法律上追究了。这种特别的条款,A公司的律师当然是强烈反对。不料,A公司的执行长却大为感动,答应了赵修平的要求。

以商人的角度来看,赵修平与这位执行长所做的事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商业利益,但他们却示范了什么叫做「成功创业家」,他们就是成功创业家的诚信、正直个性的最好例子。赵修平身为公司总裁,冒着可能让他公司原本的并购计划生变的危险,也愿意帮这一个工程师走出人生最低潮的阴霾重生;而这位执行长,照理可继续打这场理所当然的官司,说不定能弄到其他公司的赔偿,但他受赵修平所启发,撤回官司。「赵修平展现了『风骨』,执行长展现了『魄力』。」黄炎松说。

成功创业家就是有这种信心,不必拐弯抹角的钻漏洞,只要光明正大的用他们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大赚光明钱!

(以上节录于刘威麟旧作《别学北极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